下图是出自美国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一书的有关中、苏两国某一历史时期粮食产量比较图。下列对此图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两国农业呈现待续增长的趋势 |
B.“左”倾错误曾长期严重影响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
C.苏联的农业经济改革的成效显著 |
D.粮食产量变化趋势反映了两国不同的经济改革思想 |
在福建福州的一个纪念馆内,一檐柱上挂着一幅楹联“禁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鬼魅人心。”下列著作与此馆纪念的人最为密切的的应是()
马克思把四大发明比作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法宝,其中被用作打开世界市场的法宝是()
A.火药 | B.指南针 | C.造纸术 | D.印刷术 |
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认为“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当时爱国知识分子思考的结论是()
A.“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一切的黑暗。” |
B.“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
C.“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
D.“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此诗赞誉的是唐代大诗人
A.杜甫 | B.李白 | C.白居易 | D.陆游 |
天坛是明清皇帝用来祭天、祈谷的地方, 其建筑“反映出天地之间的关系”,“还体现出帝王将相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最早把天、地、人的关系上升到理论并被统治者所接受的儒家人物是()
A.孔子 | B.孟子 | C.董仲舒 | D.黄宗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