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作中实现共赢是人类一直以来共同追寻的目标。历史上合作事例有很多,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有关“合作”主题的探究任务。
步骤一:图说历史──再认历史中的不正当合作
(1) 写出上图示意的两个组织名称。它们的形成造 成了怎样的严重后果?(2分)
(2) 一战后,战胜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这种国际关系是通过什么会议建立起来的?会议的实质是什么?(2分)
步骤二:史海回眸──走进历史中的正当合作
(3) 在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挑战的时候,国家间的合作能够化解危机和灾难。请以二战中的典型史实加以说明。(注意:要从史实及其作用两方面来作答,2分)
(4) 二战后,传统的欧洲强国无一例外地衰落下去,痛定思痛后,他们吸取教训,放弃了对抗,选择了团结合作。请你说说他们走向合作的表现及对世界格局的影响。(2分)
步骤三:反思认知──感悟正当合作的真谛
(5) 你认为在当今世界下人类在哪些方面需要加强合作?(举两例即可)相互间的合作应遵循哪些原则?(2分)
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1)材料一: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魏征
上则材料反映了贞观之治哪一方面的内容?贞观之治时期的皇帝是谁?
(2)材料二: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吐蕃人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
(3)“唐朝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把这一时期叫做什么?请再列举一例汉唐出现的盛世局面。
(4) 举两例说明“唐朝对外友好往来密切。”
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到了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诗人皮日休诗:“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材料二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饱腹而身毙。……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按用重法邪?——节选自《贞观政要》
原文大意是:作为一个君王,一定要使百姓能够生存。如果君王损害百姓的利益来达到享乐的目的,就好像是割自己身上的肉吃到肚子里,虽然肚子饱了,人却已经死亡。……我应当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吃穿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怎么能用严厉的刑法呢?
材料三
——摘自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1)材料一中“此河”的中心在哪里?请你写出“此河”开凿后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积极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回答,材料二中的君主为了“存百姓”,他准备从哪些方面做起?(至少两方面)
(3)根据材料三分析,从西汉到北宋南北方人口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的经济重心出现了什么变化?
(4)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哪些因素会影响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
材料四:
(5)图一“铜版”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哪几项发明?图二“交子”最早出现在北宋哪一地区?《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全景式的宋朝社会风俗画卷,请说出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的名称。
(6)如果你选用以上图片进行合作探究学习,那么确定的研究主题是什么?
唐、宋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频繁的朝代,广泛的对外交往,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下图)
材料二:宋朝在一些重要的海港(如广州)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宋代的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从西太平洋到印度洋、波斯湾,都航行着来往中国的商船……海外贸易的收入,在宋代财政上占有重要地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①②③所表示的是与唐朝交流比较频繁的国家,请你序号①③所代表的国家。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宋代的对外贸易情况如何?并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3)宋代政府设立了什么机构来管理对外贸易?
(4)结合两段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唐、宋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5)上述材料说明的史实,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发?
仔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表格(一定要仔细阅读,答案也许就在材料中,10分)。
人物画像 |
![]() |
![]() |
![]() |
![]() |
他们有哪些活动? |
他是居住在青藏高原一带吐蕃民族的首领,他做赞普时基本上统一的各个部落,迁都逻些,建筑布达拉宫,创制藏文,迎娶唐朝文成公主。 |
他统一契丹各部,任用汉人为官,改革习俗,建筑城郭,创制契丹文字,发展了农业和商业。916年,他称皇帝,建立契丹国。 |
他是西北党项族首领,于1038年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他懂得蕃汉文字,任用汉人为官,根据汉文创制西夏文字,曾制定官制、军制、法律。 |
他是女真族杰出的首领,12世纪初期,起兵抗辽,接着在会宁称帝,国号金。他还仿汉文创制女真文字。 |
他们是谁?(每空1分,共4分) |
||||
他们有哪些共同点(结合上文及所学)?(任意两点,每点2分,共4分) |
||||
根据他们和中原政权的关系,归纳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有何特点? |
阅读材料:
材料一:他是唐朝具有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的皇帝,他认为“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毛泽东评价唐朝一位皇帝:“她的确是个治国天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 也有人说她任用酷吏,实行恐怖统治。自秦汉以来,帝王将相无不希望死后能树碑立传,而她的石碑上却没有刻字,功过是非让后世去评说。
材料三:他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
请回答:
(1)材料中描述的皇帝分别是谁?他们的统治分别称为什么?
(2)材料一皇帝的治国思想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哪些原则?请你用一句话来评价“她”。
(4)“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的这首《忆昔》诗,描绘了大唐盛世的富庶景象,为开创这一盛世,材料三中的“他”采取了哪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