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民族主义指通过政府政策的形式对进口商品建立贸易壁垒,并施加各种各样的保护主义政策以保护其国内产业,它深切关注民族国家整体在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中的地位,特别是由民族经济竞争力决定的民族的长期发展趋势,而不是世界的共存共荣。在罗斯福新政的下列措施中,明显带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A.美元贬值 | B.计划指导 |
C.减耕减产 | D.以工代赈 |
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根本出发点是()
A.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 B.劝导统治者以德治民 |
C.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 D.强调“格物致知” |
《尼布楚条约》与近代历史上清政府签订的其他条约相比,不同点是()
A.双方平等协商 | B.清政府战败 |
C.割让领土 | D.都是不平等条约 |
“焚书坑儒”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君主专制扩展到思想领域 | B.秦始皇个性暴虐 |
C.统治残暴 | D.视传统文化为统治障碍 |
下列有关英国“卢德运动”表述错误的是()
A.争取工作权利的斗争 | B.由卢德组织和领导的 |
C.存在很大局限性 | D.由于政府镇压而停止 |
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
A.巩固了封建君主政体 | B.亚洲第一部宪法 |
C.以枢密院为行政机关 | D.没有任何进步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