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明朝著名文学家张溥(pǔ),有一个闻名八方的“七录书斋(zhāi)”。这里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小时候的张溥,天资并不聪明,尤其是记忆力很差,读过的书转眼就忘了。但他是个有志气的、有毅力的人。他知道自己的记忆力不如别人,并没有垂头丧气,而是努力设法克服这个缺点,心想:别人读一遍,我读十遍还不行吗?所以,每天放学后,别的小孩都出去玩了,他在大声地背诵着课文,坚持练了一段时间后,确实进步不小,他感到很高兴。
有一天上课,老师叫他背诵课文,开始几段背得还比较流利,可一会儿就背不出来了。老师很生气,就用戒尺狠狠地打了张溥的手心,并罚他把这篇课文抄写十遍。
第二天,张溥把抄好的课文交给老师,老师又让他重新背诵,没想到全篇课文竟顺利地背完了。老师非常满意。
回家的路上,张溥心想:奇怪,为什么这篇文章会背得这样熟呢?是不是昨晚抄写十遍的缘(yuán)故呢?他决定用今天的作业试一试。回到家中,他先把课文通读一遍,然后就开始抄写,他一边写,一边在心里默读。当抄到五遍时,已经能背诵了。抄到第七遍时,他感觉到自己已全部领会了课文的含意,并能熟练地背诵了。他高兴地说:“原来真是‘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呀!”
张溥终于找到了提高自己记忆的方法,不论数九寒冬,烈日酷暑,他都坚持不懈(xiè)地抄书、背书,学到了许多知识,成为很有名望的文人。为纪念他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张溥把自己的书房取名“七录书斋”。他写的大部分诗文,都收集在《七录书斋》里,一直流传至今。
(1) 从文章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蠢笨――(   ) 优点――(   )        半途而废――(       )
伤心――(   ) 趾高气扬――(      ) 烈日酷暑――(       )  
(2) 联系上下文,请写出文中划横线词语的意思。
坚持不懈: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3) 按短文填空。
张溥小时候                   ,长大后他成了                        
这篇文章向我们介绍了一种学习语文的方法:                            
(4) 张溥的天资并不聪明,记忆力又差,他是凭什么成为著名的文学家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张溥为什么给自己的书房取名“七录书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从张溥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记叙文(写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课文在线
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来便走出书店的门。
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受尽非人的虐待,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我总是昂着头。我对自己说:
“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1)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陡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恭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虐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昂着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读画“  ”的句子,联系相关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牙,“昂着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第3自然段的深刻含义是什么?与上文有什么内在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作者在刻画人物时,主要抓住鲁迅“________”这个特点来写, 进而启迪人们去思考:鲁迅先生为什么会这样?请说说你的看法。

课内语段阅读。
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哦!您,您就是——”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不会错,一定是!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望,可没有蹦出来。
(1)“什么”在这里表示(  )。
A.责问 B.疑问 C.虚指 D.惊讶 E.一切
(2)文中第一处破折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处破折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描写人物外貌的句子。共有____个小分句,分别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个名字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哦!您,您就是——”应读得(  )
A.速度较快,突出自己的喜悦之情。
B.断断续续,体现自己的激动之情。
(6)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想一想:①鲁迅先生为什么会那么瘦?②“我”当时为什么没把名字喊出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带着问题来读书。
(1)文题“一面”是指________。

A.物体的几个面之一 B.一个方面 C.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 D.见过一次面

(2)文中有____次外貌描写,由____及______,由____到____,突出了鲁迅先生________的特点。

课堂连线台。
同学甲:《一面》这篇课文讲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的事,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的高尚品格,抒发了对鲁迅先生之情。
同学乙:课文分两部分,先回忆
,后讲述“一面”对我的。回忆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交是课文重点展开叙述的。重点记叙的会面,这里既有对先生的描写,又有对先生的语言、的描写。

精彩赏析阁。
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他带着奖励似的微笑,指着《铁流》对我说道:“这书本来可以不要钱的,但是是曹先生的书,现在只收你一块钱本钱;我那一本,是送你的。”
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来便走出书店的门。
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受尽非人的虐待,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我总是昂着头。我对自己说:
“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1) 请用”____”画出描写鲁迅先生的语句,这样描写刻画出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2)最后一句话,表现了作者的心情。
(3)从短文的介绍中,请你说说鲁迅是一位的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