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经典的儿童读物《三字经》第一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但是,有的儒学家却持与之相反的观点。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
| A.孔子、老子 | B.孟子、荀子 |
| C.墨子、荀子 | D.孟子、韩非 |
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是坐着的,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就让他们来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了。此后,宰相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这件事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宋太祖不准宰相坐下议事 |
| B.宰相大臣开始处于从属地位 |
| C.宰相大臣事务繁多 |
| D.君主专制的加强 |
“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这种演变说明了()
| A.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下地方建制逐渐完善 |
| B.中国古代一直在着力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
| C.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 |
| D.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 |
唐太宗时期,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须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正确的运作程序(皇帝作用暂不考虑)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
|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
|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
|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
嬴政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突出体现了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权力高度集中 | B.浓厚的部族色彩 |
| C.秦始皇非常勤政 | D.严格的等级制 |
下图是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_,左在阳陵。”发兵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上文“右在”后空缺部分应是()
| A.皇帝 | B.太尉 | C.御史大夫 | D.丞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