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 B.甲午中日战争 |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D.第二次鸦片战争 |
晚清创办的福建船政学堂,其课程内容既有西方科学知识,也包括中国旧学。对此,船政大臣沈葆桢在奏折中说:"今日之事,以中国之心思通外国之技巧可也,以外国之习气变中国之性情不可也。"这体现的思想是
A. |
君主立宪 |
B. |
中体西用 |
C. |
民主共和 |
D. |
实业救国 |
中国历来重视水利工程建设,自东晋起,今湖北沿江各地堤防不断创筑和延展,相应的规章制度渐趋完善。图2呈现了清代中期湖北分段派工修筑江堤的情形,这表明
图2 湖北抢修长江、汉江堤工图(局部)
A. |
长江水患已被根治 |
B. |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
C. |
测绘技术世界领先 |
D. |
水利修防管理优化 |
明代继承前代"以例辅律"的传统。律一经颁行,即成定制,因而难以应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故朝廷不得不大量增补各类"例"以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甚至将六部办定的"成案"提升为"现行则例"。此举
A. |
提升了社会治理的能力 |
B. |
杜绝了司法腐败的可能 |
C. |
确保了审判结果的公正 |
D. |
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 |
唐代杜佑《通典》称:"理(治)道之先,在乎行教化。"该书内容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九门,其中"礼门"占全书篇幅的一半。从内容上看,杜佑修撰《通典》特别强调
A. |
道家的无为而治 |
B. |
史学的通古贯今 |
C. |
儒家的伦理纲常 |
D. |
理学的格物致知 |
东汉永建二年(127年)汉顺帝征召知名隐士樊英,但樊英称病推辞。于是,皇帝下诏"切责郡县",地方官府遂用公车将樊英送至东城。该责问方式体现了
A. |
君权削弱 |
B. |
中央集权 |
C. |
吏治腐败 |
D. |
豪强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