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说:“天下之民尽其智力以罔一切之利,不耻为厮养而耻于力田;其安于南亩者,皆柔而至愚之人,其于民盖不及什之一……商贾利厚,田亩利薄,弃薄取厚,人之常情。民未有不欲利者也,失之本则求之末,失之己则争之人……”材料反映了
| A.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社会价值体系发生一定的变化 |
| B.当时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等 |
| C.当时社会已经出现了“贾而好儒”的现象 |
| D.“贱农而贵商”的观念已成为社会各阶层的风尚 |
下表是1927、1936年全国华商纱厂相关统计数据,导致数据变化的原因是
| 年份 项目 |
1927年 |
1936年 |
| 华商纱厂拥有纱锭数 |
209.90万枚 |
274.60万枚 |
| 华商纱厂布机数 |
1.35万台 |
2.55万台 |
A.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B.欧洲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美国资本和商品大量输入中国市场
1948年4月2日《东北日报》报道,国民党统治区“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深重。大批工厂又纷纷倒闭,仅去年上丰年倒闭之工厂商号,即达一千六百余家”。这一时期“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深重”的原因有
①政府征收苛捐杂税②日本军队的残酷掠夺
③官僚资本垄断经济④美国对华倾销商品
|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匡仲谋(1877~1956),出生于江苏无锡杨墅园匡村。1902年在沪独资开设亚东棉业公司……鉴于日货充斥市场,民族工商业岌岌可危,匡仲谋于民国15年在上海开办‘蓬莱国货市场’。……八一三淞沪战争爆发,蓬莱市场被日军焚烧,给匡仲谋以毁灭性打击。抗战胜利后,匡仲谋东山再起,再度开设蓬莱商场。”与上述材料相吻合的史实不包括
| A.亚东棉业公司的开设折射出清政府已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 B.“莲莱国货市场”首次开办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处于短暂春天 |
| C.日本的全面侵华,使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受到了沉重打击 |
| D.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断发展的力量之一 |
明清时期著名商帮出现,社会上有“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之说,“新安”和“山右”所指的商帮分别是
| A.苏商和晋商 | B.浙商和晋商 | C.徽商和晋商 | D.苏商和徽商 |
凯恩斯学派认为:“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A.官办工商业绕过市场满足了社会需求 | B.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的顽强抵制 |
| C.广大农民的贫困难以形成有效的社会需求 | D.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和小农经济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