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革命家秋瑾被清政府杀害,在当时中国舆论中心的上海,几乎没有一家报纸不发出哀惋和抗争之声,仅《申报》第八天就刊出秋瑾诗六首,有关秋瑾的文字达三万多字,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政府的反动本质。这一现象表明
| A.广大人民肯定了报纸的教化功能 |
| B.报纸宣传是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 |
| C.清政府积极推动近代报刊业发展 |
| 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的严格控制 |
(2015年上海卷历史35)某同学为写历史小论文设计了下侧提纲,据此判断这篇论文的主题是( )
| A.能源革命与人类生活 |
| B.物质文明与环境问题 |
| C.科学进步与征服自然 |
| D.工业革命与社会转型 |
(2015年上海卷历史22)在19世纪末的西欧,一个资本家要新建纺织厂,为提高产量,他应该优先选址在()
| A.商业繁盛的地区 | B.盛产煤炭的地区 |
| C.邻近河流的地区 | D.电力充足的地区 |
(2015年上海卷历史21)以下这幅漫画的主旨是( )
| A.英国的殖民霸权受到俄德的挑战 |
| B.英德俄结盟重新瓜分世界 |
| C.英国默认俄德在亚非争夺殖民地 |
| D.英国调停俄德的殖民争端 |
(2015年上海卷历史17)观察右侧图表,其中乙国是 ()
| A.英国 | B.法国 | C.俄国 | D.德国 |
(2015年海南卷历史18)20世纪20年代,西欧出现一种新现象:刚刚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人可以从国家有关机构、学会或工业公司得到研究资助。这一现象反映出()
| A.爱因斯坦相对论推动基础科学研究发展到新的阶段 |
| B.民主体制的普遍建立为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
| C.人们认识到科学对技术和生产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
| D.已经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