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近代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之一是技术的创新。在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中,英国工业的技术创新如何产生

A.科学革命发现新理论,工业家将这些理论直接应用于生产,带来技术的创新
B.时值启蒙运动,哲士热衷于传播科学知识,厂商将这些知识转变成生产技术
C.此时的技术创新大都是技术工人为因应现实需要,改良原有机械装置的结果
D.在殖民地战争中,英国击败法国,控制了印度,从印度引进先进的纺织技术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果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考察,洋务运动可以说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

A.兴办新式学校,派留学生出国学习 B.清政府中央机构的变动
C.建立了一支近代化的海军 D.有限地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

《天朝田亩制度》关于土地公有和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之所以是一种空想,其根本原因是

A.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实现平均分配是不可能的
B.当时军事斗争紧张,不具备实现该理想社会的客观环境
C.太平天国领导人在建立政权后忙于争权夺利,顾及不到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
D.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使其理想社会失去了实施的可能性

1853年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封棺木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这表明当时马克思()

A.明确谴责英国对华战争是非正义的侵略性战争
B.坚持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立场,为英国的侵略战争辩护
C.认为旧中国隔绝状态的打破和解体是历史的必然和进步
D.认为如果没有外来的侵略战争中国就不可能走向近代化

1945年10月10日由国共两党代表签署了一个重要协定。下列关于其签订的历史意义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解决了国共两党之间存在的分歧 B.使中共在政治上处于主动
C.反映了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的愿望 D.为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创造了条件

邓小平曾经说过:“如果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其最主要依据是毛泽东

A.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
B.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指明了中国革命的道路
C.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
D.1949年元旦献词中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号召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