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吕氏春秋》
(1)文中所提到的事迹是何人所做?
(2)他所采取的方法是什么?
(3)他最典型的故事是什么?
(4)除了治水,大禹还有哪些重要事迹。
“中国梦”是当今中国对世界的呐喊。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一直致力于追求中华民族复兴之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3年)
材料二 由今而言,东洋文明既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为救世界之危机非有第三新文明崛起不足以渡此危崖。俄罗斯之文明诚足以当媒介东西之任,而东西文明真正之调和,则终非二种文明本身之觉醒,万不为功。
——李大钊《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1918年)
材料三 近代以后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2012年)
材料四 周恩来健步走上讲台,平静地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去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印尼、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等纷纷离座,争相同周总理握手。就连之前态度一直非常强硬的菲律宾外长罗慕洛都高度评价周总理的讲话是“出色的、和解的、表示了民主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为弥补“自己的不足”,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做了哪些努力?并分析推动这种努力不断深入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中能救世界之危机的“第三新文明”指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如何一步步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4)根据材料四,周恩来总理参加的是哪个国际会议?中国是如何对待参会的亚非国家的?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朝行政管理系统示意图。
材料二汉初,在实行秦朝制度的同时,分封了一些王国。诸侯王权力很大, 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
材料三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他(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材料四故宫导游解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1)根据材料一,秦朝为了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在中央与地方分别采取什么措施?
(2)阅读材料二,汉初分封王国产生了什么影响?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来消除这一影响?
(3)材料三中朱元璋进行的“重大改组”是指什么?材料四中导游所说的“偏房”这一机构有什么作用?
(4)以上材料表明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有三个信奉宗教的人分别说了三段话:
甲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恶事最易做,善事最难行。阿弥陀佛。
乙说:行善者自受其益,作恶者自受其害。我今生今世的最大的心愿就是去麦加圣地朝觐。
丙说:主啊!我是你忠实的奴仆。你“叫有权柄的人 失位,叫卑贱的人高升”。
回答:
(1)甲、乙、丙各信奉什么宗教—3分?各宗教的创始人?--3分
(2)各宗教的起源地分别在哪里?--6分
(3)乙、丙信奉的宗教经典是什么?--4分
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我的封臣的封臣, 不是我的封臣”
材料二:“我的主人啊!臣下乃是我主的仆人,领有采邑的家臣。臣下愿竭忠尽职,不顾生死,一生侍奉我的主人。”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西欧封建社会的什么制度? --2分
(2)这种制度最先开始于哪一个国家--1分?是哪一次改革后逐渐形成的?--1分
(3)这种制度下封建国王与中国封建皇帝权力有什么区别—4分。“臣下”是怎样侍奉他的主人的?--4分
诏书规定:第一,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
第二,关于租税,效法唐朝租庸调制;
第三,确立中央集权国家制度;
第四,兵制方面,京师设置五卫府,地方设国团,公民服兵役,废除贵族世袭控制军事的特权。
-----《世界古代史资料选辑》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什么改革?是向哪个国家学习的?
(2)请你列出此次改革的两位代表性人物?
(3)这次的改革对该国历史上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4)从该国这次改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想或从中受到什么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