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大部分同学都有喝牛奶的习惯,再学习了细胞的化合物知识后,我们都想知道牛奶中有无蛋白质和还原糖。某校高中生物研究学习小组的同学打算调查市场上的奶粉质量,下面是学习小组设计的实验,请补充完整。
(1)奶粉中最重要的营养成分的基本单位的结构通式是                。在几年前检测技术中,单纯检测奶粉中        的含量是无法确定这种营养成分是否达标的。因为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后,可以在食品检测时提高这一元素的测定值,达到以次充好的目的,危害消费者。随着奶粉食品安全问题的曝光,现在实验室中可以通过         来定性检测待测物中有无蛋白质存在。
(2)奶粉有全脂奶粉和脱脂奶粉之分。假冒的脱脂奶粉通常有两种:一是用全脂奶粉冒充脱脂奶粉,二是用淀粉冒充。若用          对样品进行检测呈        色,则表明是用淀粉冒充脱脂奶粉;若用            对样品进行检测呈        色,则表明是用全脂奶粉冒充脱脂奶粉。
(3)据报道,小动物食用了含有被三聚氰胺污染的麦麸的宠物食品后导致肾衰竭死亡。某课题小组为验证含有被三聚氰胺污染的麦麸的宠物食品的危害,做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小鼠若干只,平均分为两组,分别编号甲、乙。
第二步:甲组每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组每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在相同适宜的条件下饲喂一段时间。
第四步:每天检测小鼠的健康状况,统计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预测:甲组小鼠健康成长,乙组小鼠的死亡率远远高于甲组小鼠。
实验结论:含被三聚氰胺污染的麦麸的宠物食品可导致动物死亡。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共10分)请回答下列有关植物细胞代谢有关的问题。

(1)图甲中a 物质的形成过程中,位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的将光能转换成电能。
(2)图乙表示在二氧化碳充足的条件下,某植物光合速度与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关系。在温度为10℃时,光照强度大于千勒克司后,该植株光合速度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加。当温度为20℃时,光照强度由4千勒克司瞬时上升至12千勒克司,此刻该植株叶绿体内C5化合物(RuBP)的含量将。当温度为30℃、光照强度小于12千勒克司时,限制该植株光合速度的主要因素是
(3)图丙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关系图,在a、b、c、d四浓度中,最适合该植物器官储藏的氧浓度是;若细胞呼吸的底物是葡萄糖,则在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的倍。
(4)丁图表示在适宜的条件下,一定时间内某无机离子从大麦幼根不同部位向茎叶的输出量和在大麦幼根相应部位积累量的变化。在自然情况下,土壤中该无机离子的浓度比根细胞中该无机离子的浓度  (低、高),所以幼根表皮细胞是通过   方式吸收土壤中该无机离子。只依据“幼根相应部位积累量”变化的曲线不能确定幼根20~60mm部位对该无机离子的吸收量,理由是            

刺毛鼠的背上有硬棘毛(简称有刺),体色有浅灰色和深色,浅灰色对深色显性。在实验中封闭饲养的刺毛鼠群体中,偶然发现了一只无刺雄鼠,并终身保留无刺状态。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该无刺雄鼠的原因是 。有刺基因和无刺基因最本质的区别是 不同。
(2)让这只无刺雄鼠与有刺雌鼠交配, F1全有刺;F1雌雄鼠自由交配,生25只有刺鼠和8只无刺鼠,其中无刺鼠全为雄性。这说明这对相对性状中 是隐性,控制有刺无刺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3)若控制体色的基因为A、a,有刺无刺的基因为B、b,则浅灰色无刺雄鼠的基因型是 。 如果它与深色有刺雌鼠交配子代的表现型为浅灰无刺:浅灰有刺:深色无刺:深色有刺为1:1:1:1,则深色有刺雌鼠基因型为
(4)刺毛鼠的染色体组成2n=16。如果此无刺雄鼠与有刺雌鼠交配,生了一个染色体组成是14+XXY的无刺个体,若其原因是亲代中的雄鼠在减数第 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差错,则此次减数分裂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精子的染色体组成应依次为 。是否可能为亲代的雌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差错所致,并说明理由
(5)若要繁殖出无刺雌鼠,则最佳方案是:先让此无刺雄鼠和纯种有刺雄鼠交配,然后再让 交配。

下图甲曲线表示某植物在恒温30℃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乙是某同学“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图(瓶中盛有适宜浓度的NaHCO3溶液)。试回答:

(1)图甲曲线中,当光照强度为W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
(2)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图甲曲线中X点将向 移动,Y点将向 移动。
(3)①据研究发现,当土壤干旱时,植物根细胞会迅速合成某种化学物质X。有人推测根部合成的X运输到叶片,能调节气孔的开闭。他们做了如下实验:从该植株上剪取大小和生理状态一致的3片叶,分别将叶柄下部浸在不同浓度X的培养液中,以分析叶片中X物质浓度与气孔开放程度之间的关系。一段时间后,可以测得有关数据。
以上方案有两处不完善的地方,请指出来并加以改正。



②方案完善后,测得有关数据,得到下表的结果。(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启程度越大。)


分组

测量指标

培养液中X的浓度mol/m3[来源:**Z*X*X*K]

5×10-5
5×10-4
5×10-3

叶片中X的浓度(mol/g鲜重)

2.47
2.97

9.28

叶片中的气孔导度(单位:略)
0.54

0.43

0.27

由此可以推测,随着培养液中X浓度的增大,植物光合作用强度 ,原因是

(11分) 分析下列图表,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B是________,F是________,G是________。
(2)1个A与C有两种比例关系:____和____,每个C含有____个D。
(3)D与A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4)从分子水平看,D与C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5)C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图中的_____,D的主要载体是图中的____。
(6)遗传信息是D中________的排列顺序。

肺炎双球菌能引起人的肺炎和小鼠的败血症,已知有许多不同菌株,但只有光滑型(S)菌株能引起疾病,这些有毒菌株在每一细胞外面有多糖类的胶状荚膜,保护它们,使它
们不被宿主正常的防御机构破坏。请就下面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A.R型(无荚膜无毒菌)   小鼠→健康
B.S型(有荚膜有毒菌)    小鼠→败血症(死亡)
C.高温杀死S型菌    小鼠→健康
D.活R型菌+高温杀死S型菌   小鼠→败血症(死亡)
(1)从D组实验中的小鼠体内可以分离出____型菌。肺炎双球菌具有的细胞器是____,单个细菌用肉眼是看不见的,通常要用____(仪器)观察。
(2)从上述实验可以看出: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热杀死的的S型细菌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物质。
(3)1944年艾弗里等科学家从S型菌中提取DNA、蛋白质和多糖荚膜等成分,分别与R型菌一起培养,结果发现:
①S型细菌的DNA与R型活菌混合,将混合物注入小鼠体内,可使小鼠致死,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S型细菌的蛋白质或多糖荚膜与R型活菌混合并注入小鼠体内,小鼠将______,从小鼠体内只能分离出____菌。
③如果将DNA酶注入活的S型细菌中,再将这样的S型菌与R型活菌混合,混合物不使小鼠致死,原因是____________。
④艾弗里进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所谓的“转化”是指从S细菌中提取转化因素处理R细菌,使R细菌获得S细菌的某些遗传特性。这里的转化因素是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