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 A 、B 代表激素名称,请回答:
(l)甲和乙所代表的腺体名称分别是 、 ,激素B的名称是 。
(2)图中①、②、③、④ 四个过程,具有抑制作用的是 。
(3)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体内所有细胞,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若给该动物注射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血液中激素A和B的浓度的变化是 ;若切除该动物的甲状腺,血液中激素A和B的浓度的变化是 。这种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是 。
(4)下列叙述中,不属于激素调节特点的是______________。
A.微量和高效 B.通过体液运输
C.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D.供能和催化作用
(8分,每空1分)下图表示番茄植株(HhRr)作为实验材料培育新品种的途径,请据图分析回答。
(1)途径1、4依据的遗传学原理分别是、。
(2)通过途径2、3获得幼苗的过程都应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技术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
(3)通过途径2获得新品种的方法是,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4)品种A与途径3中幼苗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品种C的基因型是,该过程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
(10分,除注明外每空1分)下图甲表示春季晴天某密闭大棚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图乙为棚内植物各时吸收CO2的速率,假若一昼夜6时日出,18时日落。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细胞内与大棚内CO2浓度变化有关的两种细胞器是和。
(2)一昼夜中CO2光浓度最高和最低的时间点分别是a时和b时,此时间点的含义是。
(3)一昼夜中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是;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时间点是。
(4)在植株正常生长情况下,理论上你认为图甲中的B点有机物应C点〈填“等于”、“大于”或“小于”)。A点时C3的含量(填“较高”、“较低”)。
(5)若10时的气温与夜间相同,则棚内植物10时的光照下,1h光合作用利用的CO2量为
。
(6)假设一昼夜中12时光照最强,请在乙图中补画出12时至24时的CO2吸收速率曲线。
(6分,除注明外每空1分))下图中A、B是呼吸道管壁上分布最多的两种细胞结构示意图,即纤毛细胞和黏液腺细胞,当灰尘、病菌等异物进入时,呼吸道可将包裹异物的黏液推向喉的方向,通过咳嗽将痰排出体外。观察图中细胞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填字母)是黏液腺细胞,其细胞器中,特别发达,该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分泌黏液粘住灰尘、细菌,湿润气管。
(2)纤毛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最显著的特点是。
(3)与所有上皮细胞一样,呼吸道上皮细胞也不断衰老、脱落,并被底部向上推进的新细胞所代替,图中C、D细胞位于A、B的底部且无突出特征,它们均属于未分化的细胞,其中(填字母)细胞可能分化为纤毛细胞,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
(8分,每空1分)下图1表示将人的成纤维细胞与小鼠细胞进行融合,获得部分杂种细胞的过程(注:杂种细胞中人类的染色体会随机丢失,各种杂种细胞保留人类染色体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表1表示杂种细胞中基因的存在与人体染色体间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表1杂种细胞中基因的存在与人体染色体间的关系
杂种细胞系 |
||||||
A |
B |
C |
D |
E |
||
人体基因 |
1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人体染色体 |
1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
请据图1和表1回答问题:
(1)图1中诱导动物细胞融合常用的诱导因素有(至少写出两种),再
用特定的培养基进行筛选,得到杂种细胞。
(2)培养杂种细胞时,根据细胞所需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严格配制培养基,此外经常会在培养基中加入。培养过程细胞需置于含CO2的混合气体的培养箱中培养,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
(3)若只考虑人的成纤维细胞与鼠细胞两两融合形成的杂种细胞,假如每种杂种细胞只保留了人的1条染色体,从染色体组成的角度考虑,杂种细胞可能有种。
(4)据表1推测,第2染色体上有第基因,可进一步证明萨顿的假说(萨顿假说的核心内容)是正确的。人体中,第1基因和第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幽门螺杆菌是引起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罪魁祸首”。请回答:
(l)幽门螺杆菌与酵母菌比较,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幽门螺杆菌 _____。
(2)为了探究幽门螺杆菌生长繁殖的因素,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培养该菌过程中,发现了在某种细菌(简称W菌)的周围,该菌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他们把W菌接种在专门的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除去W菌,在此培养基上再培养幽门螺杆菌,结果是幽门螺杆菌仍然不能正常生长繁殖。
①据材料分析,研究小组的同学对“造成W菌周围的幽门螺杆菌不能生长繁殖”的原因的最可能假设是。
②试参照上述材料设计实验验证①中的假设。 A.方法步骤:
a.制备培养基:取两个培养皿,按相同的营养成分配制成甲、乙两个培养基。
b.设置对照:。
c.接种幽门螺杆菌:在甲、乙两培养基上分别接种相同的幽门螺杆菌。
d.培养观察:条件下培养甲、乙两个培养基上的幽门螺杆菌。
B.实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