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以太阳为参照点,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   )

A.23小时56分 B.24小时零4分
C.24小时56分 D.24小时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我国华北地区1954~2002年气温与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回答15~17题。

华北地区气温变化趋势的可能影响是
①缩短农作物的生长期②减少植物病虫害③减少供暖的能源消耗④加剧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华北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的最大值约为

A.320毫米 B.450毫米 C.650毫米 D.400毫米

2000年华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小于350毫米,原因可能是

A.夏季风强,向北推进快
B.夏季风弱,向北推进慢
C.气温高,蒸发量大
D.雨季开始早,结束晚

图为我国某省轮廓图,读图回答13~14题。

乙地区是该省重要的稻米产区,其主要农业区位优势是

A.气候 B.市场 C.劳力 D.土壤

a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其分布于此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自然资源 B.宗教 C.气候 D.地形

读下列两幅图,回答11~12题。

左图所示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A.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广大
B.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带
C.中小河流众多,水能资源丰富
D.土壤肥沃,黑土分布广

右图大致为甲图从A至B一线附近地形剖面图,图中虚线表示当地一次特大暴雨量分布状况,据图判断最大暴雨量分布的地区海拔高度约为多少米?

A.1800 B.700 C.200 D.500

根据该表回答8~10题。

地点
经纬度
一月
七月
年降水量

102°E、25°N
7.7
19.8
1000

113°E、31°N
4
29
1200


甲、乙两地所在地形区分别是

A.黄土高原、成都平原
B.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C.四川盆地、青藏高原
D.珠江三角洲、华北平原

导致甲、乙两地气温年较差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类型不同 B.气候类型不同 C.海陆位置不同 D.纬度位置不同

甲所在省

A.是我国重要的油菜产区
B.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
C.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
D.有京广铁路纵贯南北

读某流域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气候要素变化(左图)和气候变化对该流域农业生产的影响(右图),读图回答6~7题。

此流域可能位于我国哪个省级行政区

A.冀 B.鄂 C.甘 D.吉

该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农作物种植总面积缩小
B.春小麦种植范围缩小,向低海拔地区迁移
C.农作物品种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D.玉米种植范围扩大,海拔高度上限升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