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我国三种产业生产布局的变化,根据所学的地理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
甲产业 |
乙产业 |
丙产业 |
1990年主要生产省份 |
上海、广东、北京、天津、山东、安徽、河南、江苏、四川 |
|
|
2001年主要生产省份 |
广东、山东、安徽、河南、江苏、四川 |
北京(39%)、 广东(26%) |
上海( 35%)、广东(28%)、江苏(20%) |
影响甲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
A.原材料的供应 | B.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
C.交通的便利程度 | D.市场的开放程度 |
决定乙、丙产业集中分布在京、沪、粤三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因素 | B.环境因素 |
C.技术因素 | D.劳力因素 |
有关甲、乙、丙产业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产业因生产条件比较优势的变化,有从沿海向内地迁移的趋势 |
B.乙、丙产业布局的集聚效应明显,主要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
C.甲、乙、丙产业均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
D.三种产业布局的变化体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 |
与哈尔滨相比,北京张家口联合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优势是
①空气质量较好②对外交通便利③气温偏高④积雪时间长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2014年的第一场流星雨出现在1月4日,左图为某观测者在我国某地通过长时间曝光(捕捉流星)拍摄的一张照片;右图为示意图,图中能显示流星和照片曝光时间分别为
A.①;30分钟 | B.③;6小时 | C.④;2小时 | D.④;一整夜 |
一棵10米高的树长成可能需要50年,而同样高的竹子却只需约50天,不到5年便可以利用;因此,竹子产业被称作“黄金绿色产业”。中国的成片竹林面积、年产竹材、年产竹笋数量分别为世界总量的1/3、1/3、1/2,位居全球之首。完成下列各题。要发挥竹子的经济效益,应着眼于
A.发挥优势,扩大竹子的种植面积 | B.加大科技投入,进行深加工 |
C.扩大竹笋食品的出口 | D.加强管理,提高竹子产量 |
竹子产业被称作“黄金绿色产业”,是因为
A.常年绿色,多用作园林绿化 |
B.能帮助农民快速脱贫致富 |
C.适应性强,在我国东部季风区都可推广种植 |
D.分布广,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
读华北盐碱(盐渍)地分布和地下水位统计数据,完成下列各题。 对左图和右图的判读,正确的是
A.海拔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 |
B.盐碱化越严重,浅层地下水埋藏越深 |
C.沿MN一线地区出现地下水漏斗区 |
D.滨海地带,因过度灌溉造成最严重的土地盐碱化 |
右图中,浅层地下水与深层地下水埋藏深度基本呈负相关,主要原因是
A.浅层地下水污染严重的地区,需大量抽取深层地下水 |
B.因地质原因,导致两者埋藏深度的差异 |
C.地下水总量是稳定的,浅层地下水多、深层地下水就少 |
D.降水多的地区,浅层地下水埋藏浅、深层地下水埋藏深 |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A城海拔1077米,冬季常出现能使10厘米左右的积雪在一天之内融化消失的“吃雪风”。原因是
A.暖流流经增温 | B.反气旋气流下沉增温 |
C.暖锋过境增温 | D.地形阻挡气流下沉增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