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阅读。
骂鸭
邑( )西白家庄居民某[1],盗邻鸭烹之。至夜,觉肤痒。天明视之,茸( )生鸭毛[2],触之则痛。大惧,无术可医。夜梦一人告之曰:“汝( )病乃天罚。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而邻翁素雅量[3],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4]。
某诡告翁曰:“鸭乃某甲所盗。彼甚畏骂焉( ),骂之亦可警将来。”翁笑曰:“谁有闲气骂恶人。”卒( )不骂。某益窘( ),因实告邻翁。翁乃骂,其病良已[5]。
【注释】
[1]邑:县。振作者家乡淄川县。
[2]茸生:细毛丛生。
[3]雅量:度量宽宏。《晋书·李寿载记》:“(寿)敏而好学,雅量豁然。”
[4]征:表露,表现。
[5]良已:完全痊愈。
[6]攘:窃取。
【大意】
在淄川县的西边白家庄有某个居民,偷了邻居的鸭煮来吃。到了夜里,觉得全身的皮肤刺痒难耐。等到天亮一看,原来浑身长出了毛茸茸的鸭毛,碰到就疼。这个人吓坏了,可是这种怪病找不到医生可以医治。有一天夜里,他做了梦,梦中有个人告诉他:“你的病是老天爷给你的惩罚,需要让失主痛骂你一顿,鸭毛才会脱落。”可是邻居老人一向宽厚,平常损失东西,从不“怒”形于色。于是,这个偷鸭的人就骗老人说:“您的鸭是被某甲偷走,因为他最怕人骂,您骂他一顿,也可警告他以后不可再偷。”结果,老人笑着说:“谁有闲气去骂那些恶人呢?”这个人感到更加难堪,只好把实情告诉邻居老人。于是,老人才痛骂了他一顿,而这个人的病很快就好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2) 解释加点的字。
①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
②民诡告翁曰
(3)在下面句子中需要停顿的地方用“/”标出来。
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
(4)读了这个故事,我们从“某”身上得到的启示:
从“翁”骂“某”这件事上得到的启示:
外科医
[明]江盈科
有医者,自称善外科。一裨将(裨将,副将)阵回,中流矢(矢,箭),深入膜内(膜内,肌肉内),延使治。乃持并州剪,剪去矢管,跪而请谢(请谢,请求给予酬劳)。裨将曰:“簇在膜内者须亟(亟,急)治。”医曰:“此内科事,不意并责我。”
注释:
①延使抬:请他来治疗。②簇在膜内者须亟治:箭单留在肌肉里面这才是最需治疗的。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自称善外科( )
(2)延使治( )
(3)不意并责我( )
(二)将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三)医生本应当救死扶伤,而文中的医生治伤无方,但却很爱钱。文中体现他爱钱的一句是:。
(四)试联系社会实际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受。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一)解释指定的词。
⑴而日中时远也 日中:
⑵日初出沧沧凉凉 沧沧凉凉:
⑶及其日中如探汤 探汤:
(二)辨析下面加点词古今不同的意义。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古义:
今义:
(2)及其日中如探汤
古义:
今义:
(三)文中两小儿所持的依据是分别从哪一种感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看的?
(1)
(2)
(四)两小儿所持的依据有道理吗?你认为怎样解释这一现象?
用自己的话表述两个小儿各自所持的观点及依据。
观点(1):
依据:
观点(2):
依据: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的词语:
⑴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东:
⑵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去:
⑶及其日中如探汤 汤:
⑷问其故 故:
⑸孰为汝多知乎 汝:
⑹此不为小者远而大者近乎 为:
⑺及日中则如盘盂 及:
⑻孔子不能决也 决:
阅读《两小儿辩日》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找出文中的3对反义词,写下来。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2)抄写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写出这个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小儿为什么争辩?他们各自有什么观点?依据是什么?辩论的结果是什么?
(4)你喜欢这两个孩子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