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1929———1933年,美、英、德、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分别下降情况:
美国 |
英国 |
德国 |
法国 |
日本 |
46.2% |
28.4% |
40.6% |
16.5% |
8.4% |
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彻底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材料三:我们要求得到领土和土地(殖民地)来养活我国人民和迁移我国过剩人口……德意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有权统治全世界……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1、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造成美、英等国的工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摆脱以上困境,遭受打击最严重的两个国家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2、你怎样理解材料二中罗斯福所说的“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3、你认为德国实施“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这一目标会导致怎样的结果?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
材料二: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材料三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那些历史事件?(4分)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的主张。请列举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思想方面说明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理由。
“70多年前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和平带来空前的灾难。世界各国人民同仇敌忾,携手反法西斯侵略,保卫世界和平;与此同时,中国人民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我们不会忘记,大批苏联红军远赴中国东北战场,同中国军民肩并肩对日作战,为中国夺取抗日战争最终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胡锦涛主席会见参加抗日战争的俄罗斯老战士时的讲话
请回答: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②“世界各国人民同仇敌忾,携手反法西斯侵略”开始于那一年?请你试举1例“世界各国人民同仇敌忾,携手反法西斯”加以说明
②“苏联红军远赴中国东北,参加对日作战”是履行哪一次会议的决定?
③“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开始于哪一事件?中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最终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④回顾这场战争,你有什么感想?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迎来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战后初期美国一枝独秀的局面被打破,世界上出现了美国、西欧和日本三个经济力量中心。与此同时,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这对于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和演进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
①请写出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一枝独秀的两个原因。(2分)
②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哪一个国家成为了两欧实力最强的经济大国?战偶西欧和日本的崛起对美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分)
③20世纪后半期,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出现了令人鼓舞的经济形势,试举出两个创造经济奇迹的国家名称。 (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请回答:
①林肯为解决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他颁布了什么文献?奴隶制的废除是美国历史上哪一次战争的结果?(2分)
②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罗斯福采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该措施有何特点?(2分)
③美国的“冷战“政策在经济、军事上的表现分别是什么?(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们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企图。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
——1947年杜鲁门发表的国情咨文
材料二:“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构建欧洲的友爱关系……”
——法国作家雨果
材料三: 如图
请回答:
①材料一中杜鲁门的这篇国情咨文历史上称什么?它是二战后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的哪一政策的内容之一?
②材料三反映的是这一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它有何作用?其实质是什么?
③材料二中雨果的预言得以实现。1967年什么组织的诞生宣告了“欧洲国家融合为一个整体”?欧洲国家为什么决定“融合为一个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