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徐文长从小就善于动脑筋思考,是个聪明的孩子。徐文长的伯父很喜欢他。有一天,伯父笑着拿出一包礼物并把礼物吊到一根长竿顶上,并且告诉徐文长:“这礼物是给你的你既不能站在凳子之类的高地方去取,也不能把竹竿横(héng)下来。”徐文长摸了摸后脑勺(sháo),眼珠一转,只见他举着竹竿走到一口井边,然后把竹竿向井里放,当竹顶快到井口时,他便轻而易举地拿到了那件礼物。伯父被聪明的徐文长惊呆了,不禁拍手称赞:“真是聪明的徐文长啊!”
1、 多音字组词。
zháng( ) zhe( ) zhuǎn( )
长 着 转
cháng( ) zháo( ) zhuàn( )
2、 根据下面的意思从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写在括号里。
(1) 形容事情容易做。 ( )
(2) 形容很快有了解决事情的办法。 ( )
3、 伯父夸徐文长聪明是因为:( )
① 伯父喜欢徐文长
② 徐文长爱动脑筋,按伯父的要求拿到了礼物。
4、给文章加上合适的题目:( )
课外阅读:(16分=4+2+2+8)
竹子
春雨过后,竹林里,尖尖的竹笋纷纷破土而出,一夜之间,新竹遍地。
竹子是怎样长成的呢?它是一年成材的植物。冬天,竹根在土壤里吸饱了养分,气候转暖开始发芽。春季,是竹子生长的旺期,可这时候,常常因为土壤比较干燥(zào),水分不够,笋芽都藏在土里。等到一场春雨下来,春笋吸足了水分,就破土而出,一天能长一、二尺,有时还能长高一米。春笋成竹,不到一年时间,就能长成竹林。
竹子的作用可大啦!它能做成笛、箩(luó)筐,能制成扁担、竹杠(ɡànɡ)、脚手架,为人民盖房作梁,它默默无言,心甘情愿。它的枝丫扎成扫帚,也能除污(wū)去尘;甚至它的落叶,也要和大地拥抱在一起,腐(fǔ)烂成肥料。它,从根到梢,从竿到叶,把一切都献给了人类。
(1)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加点的词语。
“破土而出”指尖尖的竹笋。
“默默无言”指竹子成材后。
(2)用“”画出竹子长得快的语句。
(3)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分别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用“”画出来。
(4)本文主要赞扬了竹子的精神。读了本文,我还想到了跟竹子一样的,因为
课内阅读(8分=2+5+1)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可口的滋味。这些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
(1)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表达了()思想感情。
(2)文中的“三眼一板”,三眼指的是()、()、(),一板指的是()。
(3)用“一丝不苟”造个句子:。
阅读并回答问题。
迷人的海滨夏夜
这是一个迷人的海滨夏夜。
夕阳西下,天空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被霞光染(rǎn yǎn)成了红色,比天空的景色更壮观,当一排排波浪涌(yǒng rǒng)起的时候,那照在浪峰的霞光,又红又亮,滚动着,使人赞叹。
夜幕降临,天空的霞光渐渐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浅红,当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那高而远的天空中便出现了(启起)明星。它那么大,那么亮,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挂在市空的明灯。
夜色加浓,各处的灯火也陆续亮了起来,尤其是山坡上那一片片灯光,从半空中倒(应映)在乌蓝的海面上,像一串串流动的珍珠。
我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望着这夏夜的景色,心里有说不出的愉快和兴奋。
(1)用“——”现出括号里正确的读音或字词。
(2)“_______ ”一词集中写出了海滨夏夜的美,作者面对这美景,感到_______和_______。
(3)用________划出文中的两个比喻句。
(4)从文中找出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按顺序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文中你认为写得最优美的一个句子摘抄在横线上,并说说你认为优美的理由,然后仿照着这句你也写一句吧。
我摘抄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认为优美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仿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自己的话来赞一赞海滨的夏夜。
短文欣赏
昨天,爸爸带我去大世界游玩。一进门,迎面就是一排哈哈镜,许多人挤在那里,笑得前俯后仰。早就听说哈哈镜能把人照的“面目全非”,但我从来未照过。我挤到人对前,王哈哈镜里一瞧,哈,里面的是我的模样吗?扁平的脸上,眼睛、鼻子、嘴巴都挤到一块儿了;脖子又细又长,而身体有短又粗;两条腿呢,好像两根晾衣竿。“哈哈哈!”爸爸忍不住笑了,我也笑了。
课文句子
(1)雾(),天()。
(2)绿水( ),( );青山( ),()。
(3)水水山山(),()。
(4)正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
(5)《白鹅》一文中大白鹅的特点是 () ,作者是从白鹅的 ()、()、() 三方面具体写的。文章在字里行 间抒发了作者对鹅的()之情。
(6)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 鸟声,到处都是 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有的 (),有的()。
(7)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浩浩荡荡地();那声音如同(),好像大地都被震得()起来。
(8)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