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3日,澳大利亚慈善家魏基成夫妇在今年中国云南省鲁甸县地震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派人捐赠3万件棉服到震中所在地龙头山镇,发放给当地受灾群众。材料中的棉服( )
A.是商品,因为有使用价值 |
B.不是商品,因为不是劳动产品 |
C.是商品,因为有进行交换 |
D.不是商品,因为没有用于交换 |
杨叔子院士讲过一句话:一个国家,没有先进的科技,一打就垮;没有民族精神,不打就垮。下面对民族精神理解错误的是( )
A.弘扬和培育民族建设是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
B.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
C.弘扬民族精神就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
D.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民族精神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文化产品的大批量、规模化、产业化生产与流通成为可能。这说明( )
A.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更多的文化选择提供了技术支撑 |
B.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规模化生产与流通文化产品提供了技术支撑 |
C.文化生活是色彩斑斓的 |
D.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
《老子·三十三章》说“自胜者强”;《论语·子罕》说“为仁由己”;《论语·卫灵公》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商君书·画策》说“自恃者,得天下。得天下者,先自得也”。从以上引述中可知, 是支持着中国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境界,是流淌在中华民族文明血管中的生生不息的血液。( )
A.团结统一 | B.爱好和平 |
C.勤劳勇敢 | D.自强不息 |
先进文化要有强大的文化产业作为支撑才能健康发展,发展先进文化,必须更新文化发展观念,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材料主要表明( )
A.文化产业的崛起是先进文化的主要标志 |
B.实现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就能实现经济发展 |
C.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 |
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
胡锦涛总书记到西柏坡考察学习时指出:“我们一定要牢记毛泽东同志所倡导的‘两个务必’,首先要从我们自身做起,同时要求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为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各项任务,与时俱进、团结奋斗、开拓进取。”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
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②要在新的社会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③西柏坡精神仍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精神火炬④西柏坡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A.①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