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
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④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2)处处志之( )
(3)阡陌交通( ) (4)便要还家( )翻译下列句子。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3)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从第①②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方面是:(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夏王使羿①射于方尺之皮,径寸之的。乃命羿曰:“子射之,中,则赏子以万金之费;不中,则削子以千邑之地。”羿容无定色,气战②于胸中,乃援弓而射之,不中,更射之,又不中。夏王谓傅弥仁曰:“斯羿也,发无不中,而与之赏罚,则不中的者,何也?”傅弥仁曰:“若羿也,喜惧为之灾,万金为之患矣。人能遗③其喜惧,去其万金,则天下之人皆不愧于羿矣。”
【注释】①羿:后羿,传说的射箭能手。②战:颤抖,急促。③遗:抛弃。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
(1)夏王使羿射于方尺之皮()
(2)去其万金()对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那么普天下的人都不会比后羿更惭愧。 |
B.那么普天下的人都不会让后羿惭愧。 |
C.那么普天下的人都不会觉得后羿惭愧。 |
D.那么普天下的人都不会愧对于后羿。 |
后羿连射不中的根本原因是。(用文中的话回答)
本文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必须戒除的思想,才能取得成功。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语段出自课文《》,作者是(人名)。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划线字的含义。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该段写了渔人与桃花源人的交往,表现了桃花源古朴淳厚的民风。 |
B.该段通过村人的自诉,说明了桃源人的来历及其与世隔绝的原因。 |
C.桃花源人生活安定富足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王朝的更迭引发的战乱。 |
D.村人觉得自己孤陋寡闻,不知世道变化,故不值得外人知道他们。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选自《口技》
【乙】扬州郭猫儿,善口技。庚申(清康熙19年),余在扬州,一友挟(邀请,偕同)猫儿同至寓。比(及至)唤酒酣,郭起请奏藻技(小技,客气说法)。于席右设围屏,不置灯烛,郭坐屏后,主客静听。
久之,无声。少之,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俄闻父呼其子曰:“天将明,可以牵猪矣。”其子起至猪圈中饲猪,则闻群猪争食声,吃食声;其父烧汤声,进火倾水声。其子遂缚一猪,猪被缚声,磨刀声,杀猪声,猪被杀声,出血声,燖(xún,用热水烫后去毛)剥声,历历不爽(清清楚楚,没有差错)也。父又谓子曰:“天已明,可卖矣。”闻肉上案声,即闻有买卖数钱声,有买猪首者,有买腹脏者,有买肉者。正在纷纷争闻不已,砉(huā 拟声词,哗的一声)然一声,四座俱寂。(节选自《虞初续志•郭猫儿》)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满坐寂然() (2)俄闻父呼其子曰()跟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A.于席右设围屏,不置灯烛,(《虞初续志•郭猫儿》) |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
C.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三峡》) |
D.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译文:
(2)少之,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
译文:请用简明的话分别概括【甲】【乙】两文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甲】:
【乙】: 请比较【甲】【乙】两文在写法上的不同点
【甲】将相结合,从表演者和听众两个方面表现文章内容。
【乙】文则以描写为主表现文章内容。
桓南郡小儿时,与诸从兄弟各养鹅共斗。南郡鹅每不如,甚以为忿。乃夜往鹅栏间,取诸兄弟鹅悉杀之。既晓,家人咸以惊骇,云是变怪,以白①车骑②。车骑曰:“无所致怪,当是南郡戏耳!”问,果如之。
【注】①白:告诉。②车骑:车骑将军桓冲。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甚以为忿 ()(2)家人咸以惊骇()
(3)云是变怪 ()(4)果如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无所致怪,当是南郡戏耳!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桓南郡是怎样的一个人?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解释加点词。(4分)
①余挐一小舟②见余大喜③及下船④客此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湖上影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所表现的景色。(2分)
在文中,作者所表现的情感较为复杂,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一个“痴”字,表达了痴迷于山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情趣。 |
B.借所描写的雪景,寄托了人生天地两茫茫的深沉感慨。 |
C.字里行间流露出与民同乐的情怀。 |
D.委婉地传达出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怀念故国的淡淡愁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