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甲)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乙)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而身为宋国笑。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契其舟                                    ②不亦              
复得兔                                    ④因其耒而守株               
选出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        )

A.楚人有涉江宋人有耕 B.遽契舟因释耒而守株
C.舟已行矣,剑不行折颈 D.其剑自舟中坠土墙凹凸处

翻译句子。
兔不可得,而身为宋国笑。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回答以下问题
(1)甲乙两文后来分别演化成什么成语?
(2)这两则寓言都讽刺了怎样的人?(1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以头地耳②长跪而之 ()
文中描写秦王神态的词语有“不悦”“”“”,表现了秦王骄横凶暴、色厉内荏的特点。
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第③段中唐雎是怎样让秦王屈服的?
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原文: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以“士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

文言文阅读
河中石兽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 二石兽沉焉()⑵ 山门于河()
十余岁()⑷ 如是再()
下面句子中“之”用法明显不同的一组是()
A.人皆贺 B.其邻人父亦云
B.近塞上人有善术者 C.此独以跛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翻译
默写结尾
如其言,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文言文阅读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
⑴阡陌交通()⑵如外人()
⑶颖脱不() 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
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翻译下列句子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阮孝绪传(节选)
孝绪七岁,出继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十六,父丧,不服绵纩,虽蔬菜有味亦吐之。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闻其笳管,穿篱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之及?”竟获免。
(节选自《南史选译·阮孝绪传》)
[注释]①出继:此处指把孝绪送给堂伯阮胤之做儿子。②绵纩(kuáng):指丝织品。绵:丝绵。纩:絮。③颠覆:指王晏遭杀身之祸一事。④笳管:即胡笳,一种乐器,比喻王晏的仪仗。⑤坐:因事入罪。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闻者咸叹之(2)不绵纩(3)孝绪之必至颠覆(4)亲而不
下列句子中的“其”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A.屡至其门 B.故人不独亲其亲 C.安陵君其许寡人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
选文中的阮孝绪具有哪些品质?

阅读下面文言文。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溪行() 渔人甚之()
便还家() 处处之()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是()
A忘路远近辍耕垄上
B率妻子邑人来此境奇山异水,天下独
C后遂无问者风烟望五
D不知有汉当立者公子扶苏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请简要概括桃花源人的性格特点以及桃花源内的生活特点。
《桃花源记》是脍炙人口的经典散文,其中一些词句在今天成了具有固定意义的成语,请说出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 我渴望那种简单的男耕女织的古老生活,渴望那种不问世事的悠闲安逸,渴望那么一个地方,会是我的世外桃源
② 一个人在遇到不如意的时候,要学会自我调解;任何一件事都有其两面性,发生后,不妨从另一个角度想想,你或许就会豁然开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