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小惠未(   )        (2)彼竭我(    )
(3)牺牲玉帛(   )        (4)又何焉(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文中庄公的“鄙”表现在哪些地方?
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是否多余?请说说你的看法。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顾荣施炙
顾荣居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端送烤肉的仆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嘲讽,讥讽)之。曰:“其仆也,焉施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相助。顾荣异之,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②因辍己施焉
③顾荣异之④问其所以
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的与“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同坐嗤之 B.宋将军欲之赵
C.问塔动之因 D.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翻译句子:
其仆也,焉施之。
文中的行炙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贺字长吉,系出郑王后。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宿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书。每旦日出,骑弱马,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课程者。及暮归,足成之。非大醉、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甚省。母使婢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
(节选自《新唐书. 文艺下》)
【注释】①皇甫湜(shì):人名。唐代散文家,师从韩愈。②宿构:早已构思好。③自目曰“高轩过”:目,命名。高轩,华丽的车子,此处借指韩愈等人。④奚奴:童仆。⑤如他人牵合课程者:像他人一般牵强符合诗歌格式和规矩。
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援笔/辄就如宿构 B.援笔辄/就如宿构
C.援笔辄就如/宿构 D.援笔辄就/如宿构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疾:()(2)从:()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

李贺是怎样勤奋搜集素材写作的?请用自己的话说说。

你认为本文叙写了李贺哪些与常人不同之处?请简要谈谈。

欧阳修苦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
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选自《欧阳公事迹》
【注释】①太夫人:祖母。②荻:一种与芦苇相似的多年生草本植物。③闾里:乡里。④或因而抄录: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字的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教书字() B.我日始出时去人近 ()
C.刀劈狼首() D.太夫人荻画地()

翻译句子。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译文:
从文中看,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
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什么?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1)潭中鱼百许头()(2)俶尔远近()
(3)斗折行()(4)其境过清()
翻译文言语句。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
选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阅读《农夫耕田》选段,回答小题。(共8分)
农夫耕田
农夫耕于田,数息而后一锄。行者见而哂之,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月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
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
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退。
[注] ①息:呼吸。②行者:过路人。③哂(shěn):讥笑。④竟月:满一月,整整一个月。⑤所以:用什么方法。⑥术:方法。⑦未及移时:还没过多少时间。
请用“|”为下句话断句。
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
选文中“甚矣,农之惰也!”是个倒装句,翻译时要调整句序。下列句式与此相同的一项是()

A.孔子云:“何陋之有?”
B.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D.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之”有时相当于①“他(她、它)”“这(那)”,②有时相当于“的”,③有时却只有表语气或在结构上起一定作用,没有实际意义——第③种用法往往凭语感就能察觉到。
试辨析下列各句中的“之”字哪句属于这种用法。

A.行者见而哂之
B.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
C.人之处事亦然
D.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

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