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农夫耕田》选段,回答小题。(共8分)
农夫耕田
农夫耕于田,数息①而后一锄。行者②见而哂③之,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月④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⑤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⑥乎?”
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⑦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
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退。
[注] ①息:呼吸。②行者:过路人。③哂(shěn):讥笑。 ④竟月:满一月,整整一个月。⑤所以:用什么方法。⑥术:方法。⑦未及移时:还没过多少时间。请用“|”为下句话断句。
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选文中“甚矣,农之惰也!”是个倒装句,翻译时要调整句序。下列句式与此相同的一项是( )
A.孔子云:“何陋之有?” |
B.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
D.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之”有时相当于①“他(她、它)”“这(那)”,②有时相当于“的”,③有时却只有表语气或在结构上起一定作用,没有实际意义——第③种用法往往凭语感就能察觉到。
试辨析下列各句中的“之”字哪句属于这种用法。
A.行者见而哂之 |
B.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 |
C.人之处事亦然 |
D.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 |
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文言文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本文选自,它是我国第一部体通史。
解释下列句中词语。(2分)
①楚人怜之怜:②度已失期度:
③会天大雨会:④卒中往往语往往:____________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扶苏以数谏故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
B.陈胜、吴广乃谋曰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C.项燕为楚将贤能为之用 |
D.楚人怜之二世杀之 |
陈胜、吴广的起义有直接原因,也有根本原因。(用原文回答)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第后面小题。(共8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解释加点的词语。①臣之妻私臣②时时而间进
翻译句子。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选段中“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一句中的“此”指代的内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金玉钱官松江千总,性刚果,尚廉节。道光壬寅鸦片衅①起,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其戚友尼②之,曰:“军事方急,祸福不可知,君方在假,上官又未有文檄趣③君往,何急急为?”钱不听。既至吴淞,从守西炮台,与部卒同饮食卧起,以力战相勖④。及东炮台陷,弹丸咸集于西炮台。钱奋勇督战,喋血数小时,左臂中三弹,曾不少却。其近卒泣陈劝之:“公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幸勿为吾母虑也!”未几,一弹来,中左乳,遂仆。弥留之际,犹大呼“贼奴误国”不置⑤。
注释:①衅:战祸。②尼:劝阻。③趣:催促。④相勖:勉励他们。⑤置:停。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钱金玉官松江千总官:________②既至吴淞既:________
③弹丸咸集于西炮台咸:________④曾不少却少:________选出下列句中与“其戚友尼之”中的“之”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B.弥留之际 | C.乃记之而去 | D.近卒泣陈劝之 |
翻译下面句子。
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请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A.钱金玉在抗击英军入侵时与将士们同甘共苦,英勇奋战。 |
B.这篇短文介绍了钱金玉虽家有老母仍毫不避难,身负重伤,力战而死。 |
C.钱金玉接到上级的命令后慨然奔赴前线,抗击英军,为国捐躯。 |
D.钱金玉性格刚强果敢,廉节而有节气,至死还心怀国家,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②,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宋史•寇准传》
【注释】①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②符移:宜府征调敕命文书。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多临轩顾问 ②会诏百官言事
③帝益器重之 ④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下列句中加点字与“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记之而去 |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C.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 D.帝益器重之 |
翻译下列句子。
①准方进取,可欺君邪?
②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从“尝奏事殿中……事决乃退”一段文字中,可看出寇准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限6个字以内,1分)
阅读下面短文(11分)
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②,可列坐而庥③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节选自柳宗元《石渠记》,有删改)
【注释】①渴(hè):指袁家渴(一条溪水的名字)。②箭:小竹。③庥(xiū):同“休”,休息。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① 民桥其上 ( )② 其长可十许步 ( )与“视之既静”中的“之”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
A.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 B.久之 (《狼》) |
C.齐之习辞者也(《晏子使楚》) | D.送杜之府之任蜀川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1分)
其流抵大石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小石潭记》)说说石渠的水有什么特点。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