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再别康桥》,完成文后题目(每小题2分,共6分)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一节点明“再别”,连用三个“轻轻的”形成轻柔而优美的旋律,把读者带入一种欣喜乃至礼赞 的意境中。 |
B.第二至四节,诗人用“金柳”“艳影”“青荇”“榆荫下的一潭”“彩虹似的梦”等一系列色彩鲜明的 意象描绘康河的美景,抒发眷恋之情。 |
C.第五、六两节,诗人的情绪由舒缓转向激昂,想“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接着跌落回离别的现实,两个“沉默”表达了诗人无尽的惆怅。 |
D.最末一节,以两个“悄悄”紧承上一节的“悄悄”和“沉默”,而且与首节遥相呼应,但诗人的情 |
绪已由淡淡的忧郁变得更加惆怅与伤感了。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像一支优美的乐曲,缠绵深婉的诗句随着轻柔起伏的旋律流淌出来,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余音袅袅。 |
B.这首诗像一幅生动的画卷,一系列近乎完美的色彩变幻与意象组合形成流动的气韵,艳丽而又幽雅,飘逸中见静穆。 |
C.这首诗具有完美的形式结构,每节诗四句,每个诗句基本上由三顿构成,匀称、和谐,于清新活泼中求整饬。 |
D.这首诗极好地体现了新格律诗派独特的美学追求,但唯美主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妨害了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表达。 |
第一节诗中用了三个“轻轻的”,从修辞角度讲,可以看作是什么修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
阮郎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4分)
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登楼感怀①
于 谦
晩来无事漫登楼,曲曲栏干总是愁。
渺渺乡关何日到,茫茫天地此生浮。
太行有路东西去,汾水无情日夜流。
华发苍颜成底事,可能辜负钓鱼舟。
注:①诗约作于诗人巡抚山西、河南期间。他长期徘徊于巡抚任上,在四处奔波中感受着岁月的流逝。当时明王朝国势渐颓,诗人虽尽职尽责,却很难有大用之时。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晚来无事漫登楼”一句,“漫”字用得妙,妙在何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
这首词是如何抒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 前值东风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碍马, 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 水带离声入梦流。今日因君试回首, 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这首诗依次表现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感情?请作具体分析。
诗歌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春思二首(其一)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请结合全诗,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诗歌前两句。
有人评价三、四两句在情感的抒发上“构思新奇”,说说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