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朱碧潭诗序
[明]王慎中
诗人朱碧潭君汶,以名家子,少从父薄游,往来荆湖豫章,泛洞庭、彭蠡、九江之间,冲簸波涛,以为壮也。登匡庐①山,游赤壁,览古名贤栖遁啸咏之迹,有发其志,遂学为诗,耽酒自放。当其酣嬉颠倒,笑呼欢适,以诗为娱,顾谓人莫知我。人亦皆易之,无以为意者。其诗不行于时。屋壁户牖,题墨皆满,涂污淋漓,以诧家人妇子而已。贫不自谋,家人诮之曰:“何物可憎,徒涴②墙户,曾不可食,其为画饼耶!”取笔砚投掷之,欲以怒君,冀他有所为。君不为怒,亦不变也。
一日,郡守出教③,访所谓朱诗人碧潭者。吏人持教喧问市中,莫识谓谁,久乃知其为君也。吏人至门,强君入谒。君衣褐衣,窄袖而长裾,阔步趋府。守下与为礼,君无所不敢当,长揖上座。君所居西郊,僻处田坳林麓之交,终日无人迹。守独出访之。老亭数椽欹倾,植竹撑拄,坐守其下。突烟昼湿,旋拾储叶,煨火烧笋,煮茗以饮守。皂隶忍饥诟骂门外,君若不闻。于是朱诗人之名,哗于郡中,其诗稍稍传于人口。然坐以匹夫交邦君,指目者众,讪疾蜂起。而守所以礼君如彼其降,又不为能诗故。守父故与君之父有道路之雅,以讲好而报旧德耳。君诗虽由此闻于人,人犹不知重其诗,复用为谤。呜呼,可谓穷矣!
凡世之有好于物者,必有深中其欲,而大惬于心。其求之而得,得之而乐,虽生死不能易,而岂有所计于外。诗之不足贾于时,以售资而取宠,君诚知之矣。若为闭关吟讽,冻饿衰沮而不厌,其好在此也。人之不知重其诗,焉足以挠其气,而变其所业哉!
君尝谒予,怀诗数十首为贽,色卑而词款,大指自喜所长,不病人之不知,而惟欲得予一言以为信也。岂其刻肠镂肺,酷于所嗜,虽无所计于外,而犹不能忘志于区区之名耶?嗟乎!此固君之所以为好也。君既死,予故特序其诗而行之,庶以不孤④其意,岂以予文为足重君之诗于身后哉!
[注]:①匡庐:即山西庐山;②涴:污,弄脏;③教:教令,文中指告示;④孤:古同“辜”,辜负。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煮茗以饮守饮:饮茶 | B.必有深中其欲中:合乎 |
C.而变其所业哉业:从事 | D.不病人之不知病:担心,忧虑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体现朱碧潭为人所讥原因的一项是( )
①有发其志,遂学为诗 ②贫不自谋 ③徒涴墙户,曾不可食
④君不为怒,亦不变也 ⑤然坐以匹夫交邦君 ⑥犹不能忘志于区区之名
A.①②⑤ | B.②③⑤ | C.③④⑥ | D.①③⑤ |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碧潭虽放浪形骸,不理会他人讥骂,但还是不能忘怀“区区之名”。 |
B.因为太守的礼遇,朱碧潭的诗开始被关注,但人们仍旧不看重他的诗。 |
C.作者对朱碧潭不为世所重深表同情,同时对其痴迷于做诗表示理解。 |
D.太守之所以不计较朱碧潭的狂放,屈尊礼待他,是因为爱惜他的诗才。 |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亦皆易之,无以为意者。
译:
(2)君尝谒予,怀诗数十首为贽。
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王克敬,字叔能,大宁人。延祐四年,往四明监倭人互市。先是,往监者惧外夷情叵测,必严兵自卫,如待大敌。克敬至,悉去之,抚以恩意,皆帖然无敢哗。有吴人从军征日本陷于倭者,至是从至中国,诉于克敬,愿还本乡。或恐为祸阶,克敬曰:“岂有军士怀恩德来归而不之纳邪!脱有衅,吾当坐。”事闻,朝廷嘉之。鄱阳大饥,总管王都中出廪粟赈之,行省欲罪其擅发,克敬曰:“鄱阳距此千里,比待命,民且死,彼为仁,而吾属顾为不仁乎!”都中因得免。
拜监察御史,用故事监吏部选。有履历当升者,吏故抑之,问故,吏曰:“有过。”克敬曰:“法,笞四十七以上不升,今不至是。”吏曰:“责轻罪重。”曰:“失出在刑部,铨曹安知其罪重。”卒升之。治书侍御史张伯高曰:“往者监选以减驳为能,今王御史乃论增品级,可为世贺矣。”
泰定初,出为绍兴路总管,郡中计口征盐,民困于诛求1,乃上言乞减盐五千引。行省檄克敬抽分舶货2,拗蕃3者例籍其货,商人以风水为解,有司不听。克敬曰:“某货出某国,地有远近,货有轻重,冒重险,出万死,舍近而趋远,弃重而取轻,岂人情邪!”具以上闻,众不能夺,商人德之。擢江西道廉访司副使,转两浙盐运司使,首减绍兴民食盐五千引。明年,海漕舟有后至直沽者,不果输,复漕而南还,行省欲坐罪督运者,勒其还趋直沽。克敬以谓:“脱其常年而往返若是,信可罪。今蹈万死,完所漕而还,岂得已哉!”乃请令其计石数,附次年所漕舟达京师,省臣从之。
元统初,起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请罢富民承佃江淮田,从之。松江大姓,有岁漕米万石献京师者,其人既死,子孙贫且行乞,有司仍岁征,弗足则杂置松江田赋中,令民包纳。克敬曰:“匹夫妄献米,徼名爵以荣一身,今身死家破,又已夺其爵,不可使一郡之人均受其害,国用宁乏此耶?”具论免之。(选自《元史·王克敬传》,有删改)
【注】①诛求:强制征收。②抽分舶货:向从海外运货来贸易的人抽税。③拗蕃:违背货运规定。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省檄克敬抽分舶货檄:下文通告 |
B.拗蕃者例籍其货籍:登记没收 |
C.具以上闻,众不能夺夺:强夺,夺取 |
D.脱其常年而往返若是,信可罪信:的确 |
下列各句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王克敬为官之“仁”的一组是()
①悉去之,抚以恩意②总管王都中出廪粟赈之
③失出在刑部,铨曹安知其罪重④弗足则杂置松江田赋中,令民包纳
⑤首减绍兴民食盐五千引⑥乃请令其计石数,附次年所漕舟达京师
A.①③④ | B.①⑤⑥ | C.②③⑤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吴人身陷日本,后随日本商人归国,王克敬认为他感怀国家恩德而归国,不会有什么祸端发生,于是欣然接纳了他。 |
B.王克敬任绍兴路总管时,当地商人对行省的管理措施有异议,但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同。王克敬替他们向朝廷申诉,受到了商人的感激。 |
C.王克敬任两浙盐运司使时,有海漕舟没能按时到直沽,王克敬认为,能完好地将漕运的粮食运回南方,已属难得,后至之罪,情有可原。 |
D.王克敬认为,松江大姓每年给朝廷献米万石是为了求取名爵享受荣耀,现在身死家破,就不应该再让其他人受此牵连。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比待命,民且死,彼为仁,而吾属顾为不仁乎!
②往者监选以减驳为能,今王御史乃论增品级,可为世贺矣。
③乃请令其计石数,附次年所漕舟达京师,省臣从之。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逮:及,到 |
B.凡在故老,犹蒙矜育矜: 怜惜 |
C.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笃:更加 |
D.本图宦达,不矜名节达:显贵 |
下列句子中的“以”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谨拜表以闻 | B.臣以供养无主 |
C.但以刘日薄西山 |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
对有关内容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A.晋武帝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 |
B.本文写了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以史为鉴,致使君王收回成命。 |
C.本文叙述委婉,辞意恳切,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与强烈的感染力。 |
D.文章始终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八个字展开,在简洁的笔墨中寄寓了深刻的情感。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会试录》《乡试录》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职也。凡书亦犹是矣。且如国初时,府州县志书成,必推其乡先生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不则官于其府州县者也。请者必当其人,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官于是者,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不让于乡矣。乡之先生,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官不敢作矣。义取于独断,则有自为之而不让于乡与官矣。凡此者,所谓职也。故其序止一篇,或别有发明,则为后序【注】,亦有但纪岁月而无序者。今则有两序矣,有累三四序而不止者矣。两序,非体也,不当其人,非职业,世之君子不学而好多言也。
凡书有所发明,序可也,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人之患在好为人序。
唐杜牧《答庄充书》曰:“自古序其文者,皆后世宗师其人而为之。今吾与足下并生今世,欲序足下未已之文,固不可也。”读此言,今之好为人序者可以止矣。
娄坚《重刻<元氏长庆集>序》曰:“序者,叙所以作之指也,盖始于子夏之序《诗》。其后刘向以校书为职,每一编成,即有序,最为雅驯矣。左思赋三都成,自以名不甚著,求序于皇甫谧,自是缀文之士多有托于人以传者,皆汲汲于名,而惟恐人之不吾知也。至于其传既久,刻本之存者或漫漶不可读,有缮写而重刻之,则人复序之,是宜叙所以刻之意可也。而今之述者,非追论者昔贤,妄为优劣之辩,即过称好事,多设游扬之辞,皆我所不取也。”读此言,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选自[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九
【注】后序:写在书后面的序文,类似于后记。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序者,叙所以作之指也指:意图 |
B.请者必当其人当:充当 |
C.亦有但纪岁月而无序者但:只是 |
D.人之患在好为人序患:缺点 、毛病 |
下面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而今之述者,非追论者昔贤襟三江而带五湖 |
B.求序于皇甫谧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
C.其于是书也有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D.世之君子不学而好多言也斯天下之民至焉 |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书前有序文,书后也可以有序文。 |
B.作者提出了对作序的看法,并运用引证法使自己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
C.给古人文集作序时,介绍刊物情况是可以的,但不应该妄加褒贬。 |
D.杜牧认为给别人作序的人能够成为后世的宗师。 |
请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皆汲汲于名,而惟恐人之不吾知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王鼎字鼎臣,以进士第,累迁太常博士。时天子患吏治多弛,监司不举职,而范仲淹等方执政,择诸路使者令按举不法,以鼎提点江东刑狱。与转运使杨纮、判官王绰竞擿发吏,至微隐罪无所贷。于是所部官吏怨之,目为“三虎”。仁宗闻之,不说,后傅惟几奉使江东,戒以毋效“三虎”为也。仲淹等罢,鼎与纮、绰皆为人所言,时鼎提点两浙刑狱,降知深州。
明年,河北大饥,人相食,鼎经营赈救,颇尽力。徙建州,其俗生子多不举,鼎为条教禁止。时盗贩茶盐者众,一切杖遣之,监司数以为言,鼎弗为变。徙提点河北刑狱,治奸赃益急,所劾举,不避贵势。召为开封府判官,改盐铁判官,累迁司封员外郎、淮南两浙荆湖制置发运副使。内侍杨永德奏请沿汴置铺挽漕舟,岁可省卒六万,鼎议以为不可。永德横猾,执政重违其奏,乃令三司判官一员将永德就鼎议,发八难,永德不能复。鼎因疏言:“陛下幸察用臣,不宜过听小人,妄有所改,以误国计。”于是永德言不用。
居二年,遂以为使。前使者多渔市南物,因奏计京师,持遗权贵。鼎一无所市,独悉意精吏事,事无大小,必出于己。凡调发纲吏,度漕路远近,定先后为成法,于是劳逸均,吏不能为重轻。官舟禁私载,舟兵无以自给,则尽盗官米为奸。有能居贩自赡者,市人持以法,不肯偿所逋。鼎为移州县督偿之,舟人有以自给,不为奸,而所运米未尝不足也。
鼎性廉不欺,尝任其子,族人欲增年以图速仕,鼎不可。父死,分诸子以财,鼎悉推与其弟。尝知临邛县,转运使选摄新繁,新繁多职田,斗粟不以自入。奉使契丹,得千缣,散之族人,一日尽。所至不扰,唯市饮食日用物,增直以偿。事继母孝教育孤侄甚至而自奉养俭约当官明敏强直不可挠所荐士多知名有终身不识者。
(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九》,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族人欲增年以图速仕,鼎不可仕:做官 |
B.前使者多渔市南物市:市场 |
C.时盗贩茶盐者众,一切杖遣之遣:发配 |
D.择诸路使者令按举不法按:追究,查办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乃令三司判官一员将永德就鼎议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B.仁宗闻之,不说恨晨光之熹微 |
C.教育孤侄甚至,而自奉养俭约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
D.父死,分诸子以财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永德横暴狡猾,执政难于违背他的奏请,就让三司判官中的一个人带永德和王鼎辩论,王鼎连发八问,杨永德回答不出。
B黄河以北地区发生大灾荒,人吃人,王鼎想方设法救济灾民。调为建州知州,那里的风俗是生了孩子多不抚养,王鼎就制定条例教育州民,禁止他们这样做。
C傅惟几奉命出使江东,仁宗就拿“三虎”的做法告诫他,要他像王鼎等人那样检举不法,坚持原则,刚正不阿。
D王鼎担任临邛县知县时,在新繁办公,新繁有很多官田,但王鼎一斗粟也不拿回家。他奉命出使契丹,得到一千匹缣,就把他分给了族人。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事继母孝教育孤侄甚至而自奉养俭约当官明敏强直不可挠所荐士多知名有终身不识者。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鼎一无所市,独悉意精吏事,事无大小,必出于己。
(2)陛下幸察用臣,不宜过听小人,妄有所改,以误国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卖柑者言
明·刘基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则干若败絮。予怪而问之曰:“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将炫外以惑愚瞽也?甚矣哉,为欺也!”
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糜廪粟而不知耻。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予默默无以应。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岂其愤世疾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涉寒暑不溃涉:经历 |
B.将以实笾豆实:填满 |
C.而独不足子所乎足:值得,配 |
D.赫赫乎可象也象:效仿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若所市于人者彼与彼年相若也 |
B.盗起而不知御蟹六跪而二螯 |
C.今子是之不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D.予默默无以应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段可说是全文的印子,作者先写柑子外表具有金玉之美,其中却如败絮之劣,鲜明对比之中,自然而然地引起发问 |
B.以卖买双方一问一答,由表及里,把问题逐步引向深入,塑造了一位类似于东方生这般滑稽搞笑的小商贩形象。 |
C.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如柑的外形与内质的对比、文官武官外表和本质的对比等,同时全文在语言上以散句为主,使得文章虽短而气势壮阔。 |
D.这篇文章假托卖柑者的一席话,以形象、贴切的比喻,揭示了当时盗贼峰起,官吏贪污,法制败坏,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
把下面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