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阐释”、“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是指辽沈、淮海和平津战役
B.“一五”计划的完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以经济建设为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
D.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导致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未能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提出的口号和目标不切实际
B.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
C.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束缚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参观考察了黄道婆墓、江南制造总局原址 (江南造船厂内)和人新公司原址(第一百货商店)三处历史文物建筑后,讨论拟定一个研究性课题。能完整体现本次考察内容的课题是

A.近代向现代变迁的上海社会
B.上海由手工业向工业的渐进
C.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上海经济
D.上海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历程

下列哪一生活现象不能反映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汇

A.中山装的出现    B.照相馆的出现
C.改正朔,用阳历  D.长拜作揖的礼仪

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公布了《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文中指出:“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这项变革是希望在人际关系中树立一种

A.自由的观念 B.平等的观念
C.博爱的观念 D.互助的观念

甲午年状元张謇被甲午战争的败局震惊,毅然挂冠从商。此举表明他
①把救亡图强作为时代的使命
②视创办实业作为救国之要途
③用实际行动来批判科举制度
④认为经济是政治改革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