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些列问题。
材料 从鸦片战争以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便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于中国的协定关税……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比较成功地通过与列强各国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了10%,1933年提高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具体表现在:
| 时间 |
电力工业 |
煤炭工业 |
生铁 |
钢 |
| 1920年 |
772百万千瓦 |
14.2百万吨 |
436 815吨 |
30 000吨 |
| 1936年 |
1724百万千瓦 |
26.2百万吨 |
958 683吨 |
556 347吨 |
| 年增长率 |
9.4% |
7% |
9% |
40% |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依据上述材料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政治条件的成就给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工业革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启动的。……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对被侵略地区而言,问题表现得越来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姑,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1
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监统计表
| 时间 |
企业数 |
工 人数量 |
产值(千卢布) |
| 1860年 |
99 |
11600 |
7954 |
| 1879年 |
287 |
42000 |
51937 |
——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三 1888—1894年日本工厂蒸汽机数量变化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现代化”的基本含义。(不得摘抄原文)(3分)
(2)19世纪50年代哪一事件的发生使俄国倍感。现代化的压力”?为打破现代化的瓶颈,“紧紧跟上”现代化浪潮,亚历山太二世采取了什么措始?依据材料二,概述此举对俄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6分)
(3)在“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洲推进的过程中,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结合材料三,指出日本政府为推进工业化而采取的经济措施。(4分)
(4)俄、日两国走上现代化道路的方式有何共同特点?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3分)
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分析评价是历史学习的基本任务之一,请据所学知识回答:
拿破仑•波拿巴是世界历史上一位重要历史人物。他虽然身材矮小,但刚毅、豪爽、聪慧、机敏……历史上对拿破仑的评价始终是个焦点,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材料二:
(3)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完成有关拿破仑的活动简表。
| 史实 |
评价 |
||
| I |
适应了资产阶级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建立了资产阶级军事专政 |
我看拿破仑(请用一句话概括) |
|
| Ⅱ |
颁布《法典》 |
||
| III |
多次打败反法同盟, 控制欧洲大片地区 |
(4)学会学习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请你根据以上问题总结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材料三: 1989年11月,澳大利亚、美国、日本、韩国、新西兰、加拿大及当时的东盟六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了亚太经合组织首届部长级会议,标志着这一组织正式成立。
(5)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亚太经合组织成立的背景是什么?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有何意义?
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不断激发人类创造出新的文明成就。人类文明的发展反映了人类历史的演进。这种演进也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诸多方面不断发展和变革的过程。阅读材料,探究下列历史现象。
材料一:
(1)上图反映了近代社会的什么历史观象?据所学知识指出它对东西方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二: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洋务运动的重大活动。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任意答出两个即可)
(3)三幅图片反映了洋务运动的哪三项活动内容?如果你是从事这些活动的当事人,请你陈述开展这三项活动的理由。
(4)除上述问题外,请你设计一个与洋务运动有关的具有思维价值的问题。
材料三:读图并回答:



(5)识读上图后你能联想到哪些历史事件?请分别为上述事件撰写一句关健词。
材料四:民国初期,有人认为:“吾国自通海以来,自悲观者言之,失地偿金,国力索矣。自乐观者言之,倘无甲午(中日战争)庚子(八国联军侵华)两次之福音,至今犹在八股垂发时代。”
(6)结合19世纪末至辛亥革命期间的相关史实,从政治和经济角度分析“甲午”和“
庚子”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所产生的影响。
1912年春,孙中山代表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请问:
(1)《临时约法》对国家主权和国家政治体制分别作了怎样的规定?
(2)《临时约法》的颁布有何重大意义?
用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这一制度最早是由中国人发明的,它改变了一千三百年来无数中国人的命运。请问:
(1)这一制度是什么?创立于中国哪个朝代?
(2)这一制度的历史意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