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地方主义不为国家效劳,还在面临外来威胁时造成了地区间的争夺,使得国家衰落。……改变这种困境的是1937年后日本的全面入侵。民族主义被赋予了一种具体而又明确的内涵。”该学者试图提出的主要观点是
| A.地方主义是造成国家衰落的主要原因 |
| B.帝国主义侵略加剧地区间对抗 |
| C.全民族抗战促进了中央与地方的整合 |
| D.近代民族主义的观念开始形成 |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
|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
“汉承秦制”也有创设,以下属于西汉创设的制度是()
| A.什伍连坐 | B.郡县行政 | C.刺史监察 | D.皇权独尊 |
《晋书·段灼传》曰:“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注:当权者的亲属)也。”这一说法表现的是古代哪一种制度( )
| A.世卿世禄制 | B.分封制 | C.九品中正制 | D.科举制 |
“汉朝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据此,对汉朝选官标准的判断,说法最全面的是()
| A.以孝廉为标准 | B.以才学为标准 |
| C.以品德和才学为依据 | D.以贤良方正为依据 |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他为解决上述问题而采取的措施是( )
| A.大规模修筑长城 | B.颁行通行全国的秦律 |
| C.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 D.全面推行郡县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