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世纪到18世纪中期左右,一场规模空前的地理大发现、大探险和大殖民运动在全球展开,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历史进程的起点。下列关于“起点”的理解与史实相符的是( )
| A.传播基督教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是地理大发现的原动力 |
| B.地理学知识的进步和蒸汽轮船的改进为大探险创造了有利条件 |
| C.这场运动为欧洲文明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扩张提供了基础 |
| D.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美国是率先进行殖民探险的国家 |
19世纪末,康梁维新救亡图存思想的核心是( )
| A.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
| 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
| C.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制是“进化之公理” |
| D.“今日之民智……待革命以开之” |
陈独秀号称是“文化伟人”、“政治名人”,对近代中国曾产生过重大影响。作为“文化伟人”,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是( )
①创办《新青年》,掀起新文化运动 ②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最主要的领导人之一
③首先高举社会主义大旗,为运动指明方向 ④是文学革命的主要发起人之一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④ |
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中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
| A.思想观念 | B.政治制度 | C.军事技术 | D.教育制度 |
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抗争 | B.探索 | C.屈辱 | D.复兴 |
“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无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
| A.魏源 | B.王韬 | C.宋教仁 | D.胡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