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作为与森林、海洋并称的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回答下面各小题。湖泊是重要的湿地形式,除了补给河流、调蓄洪水之外还有重要的生态价值。与下表所示情况发生原因关系最小的是( )
|
总面积 /k㎡ |
面积大于1 k㎡地湖泊数/个 |
20世纪50年代 |
83400 |
2848 |
20世纪80年代 |
70988 |
2305 |
减少数量 |
12412 |
543 |
A.大规模围湖造田,使水面日益退缩
B.过度引水灌溉,导致湖泊补给不足
C.水体富营养化,水华大量出现
D.上游水土流失,泥沙在湖泊淤积乌鲁木齐北郊的青格达湖周边有30平方公里的湿地,这里是数万只候鸟的迁徙栖息地。2005年11月,这块湿地的周边村庄发生了禽流感。这说明( )
A.新疆气候干旱,湿地不能充分发挥其生态作用 |
B.湿地周围被大量开垦,增加了人、畜与候鸟的接触 |
C.为了防控禽流感的爆发,人类应该填平湿地,阻止候鸟的降落、栖息和采集 |
D.湿地面积与禽流感爆发的范围成正相关 |
下列不属于人类环境的是( )
A.大气 | B.矿藏 |
C.人类 | D.名胜古迹 |
下列关于深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深圳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都有两次最大(小)值 |
B.深圳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和昼长最大值都出现在夏至日 |
C.深圳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和昼长最小值都出现在夏至日 |
D.深圳和海口的正午太阳高度值在某一天有可能是相等的 |
下图为某县1963年设县开始到1975年时的城市简图,读图回答:
(1)将县设置在该地区的原因是
A.该地为水陆交通枢纽的地区 B.地形平坦、水运便利、有充足的水源
C.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D.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2)该地的水运码头十分优良,几十年来没有淤积现象,其原因可能是
A.该河段位于三峡峡谷地区,水流湍急 B.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流向右偏,冲积北岸所致
C.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流向左偏,冲积北岸所致 D.处于河流的凹岸,河水冲刷严重
(3)化肥厂的原料—石油通过管道输送到车间是十分合适的一种设计方案,但下列关于其优点的叙述中有一项是不正确的是
A.设备投资小,灵活性好 B.石油不外漏、损耗小
C.连续性强、可以昼夜不停的运输,运量很大 D.平稳安全,管理方便
读村落分布示意图,回答:
(1)图示村落按形态而言属于
A.多边形聚落 B.带状聚落 C.环状聚落 D.团状聚落
(2)该村落按图示分布的原因是
A.在山区由于地形的影响,村落依山而建 B.平原面积开阔平坦便于农耕
C.靠近水源而沿河道坐落 D.为逃避野兽袭击
(3)如果甲聚落发展成为城市,从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考虑主要是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矿产资源
读“西安市人口地域圈层结构图”及表格资料,回答:
西安市各圈层人口数量及人口密度的净变表(1982~2000年)
圈层 |
净增减人口比例(%) |
净增减人口密度(人/km2) |
||
1982~1990年 |
1990~2000年 |
1982~1990年 |
1990~2000年 |
|
市中心区 |
-13.09 |
-12.06 |
-3100 |
-2776 |
内圈 |
25.97 |
30.66 |
2333 |
3754 |
中圈 |
20.29 |
52.76 |
392 |
1334 |
外圈 |
1.58 |
2.76 |
12 |
23 |
(1)西安市人口分布变化的特点是
①市中心区人口减少②市中心区人口密度加大③外圈人口低速增长
④内圈和中圈人口密度增长缓慢⑤外圈人口密度快速增加⑥内圈和中圈人口快速增长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③④⑤
(2)根据人口分布变化的特点,目前形成西安市主要住宅区的是
A.市中心区和外圈 B.市中心区和内圈 C.中圈和外圈 D.内圈和中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