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课外类文阅读。
人类的好朋友

老挝(wō)湄(méi)公河中的美人鱼,一旦发现有人落水或船只遇难,就会见义勇为,将落水者托出水面,直到他们化险为夷才放心离去。
德国下萨克森州警犬学校里的小猪与警察结下了不解之缘,经过训练的小猪,两个月后,能准确地从一个冰柜中找到曾经让它在别的地方嗅过的一瓶牛奶。九个月后,能够隔着皮箱嗅出毒品。以后不久,又能嗅出深埋地下(1)5米深的毒品和作案工具,而且会用鼻子加上蹄子把发现的毒品挖出来。你看,小猪并不蠢。
在英国的东海岸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天下午四点多,格利斯一家三口正在沙洲上散步。突然浓雾弥漫,他们匆匆忙忙地想打道回府,却已来不及了,上涨的潮水切断了沙洲与海滩的通路,一瞬间,他们就要被海水淹没。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六七只海豹蹿到他们身边,不断地撞击着他们的腿,把他们拱出海面,鼓励他们与大海奋战。大约两个小时后,格利斯全家转危为安。他们久久地跪在海边,向着海豹游去的方向望着……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碰撞(   )        鼓舞(    )
化险为夷(    )    万分危急(    )
(2)“人类的好朋友”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横线上填写动物名称)也都是人类的朋友。
(4)第二自然段中描写的小猪经过人类的训练,可以为人类做哪些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我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说明方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白杨》选段,回答问题。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遇到风沙还是雨雪,()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不动摇。”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疆”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请用直线把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画住。这段话点明了白杨树的的精神是:
(4)文段中写到“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请发挥想像,说说爸爸可能在沉思些什么呢?
(5)联系上下文,谈谈你从画线的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每当林巧稚回忆起她中小学时期的生活,总要称赞老师讲授知识时注意联系实际,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比如上地理课时,老师就把她们带到海边,在海滩上做地形的沙盘。大家边玩边做,兴趣盎然,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而且深深地印在脑子里,经久不忘。
林巧稚从小对生物课就有很大的兴趣。有一次,老师上生物课时,问道:“树叶是什么颜色的?”
“是绿色的。”林巧稚和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老师又问道:“树叶是什么形状的?”
不少同学答道:“椭圆的。”
生物老师胸有成竹,并不急于对学生的回答作结论,而是把她们带上山去,采集各种树叶标本。采集回来,大家把树叶放在课桌上,老师让大家重新回答上面的两个问题。原来树叶不仅有绿色的,还有红色的、黄色的、紫色的……树叶的形状更是千奇百怪,锯齿形的、针状的、扇形的……什么样的都有。
一堂生物课结束了,林巧稚不仅学到了知识,更体会到了一种人生的哲理: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不是像“树叶是绿的”那么简单,因而自己的头脑也要复杂一点,你要认识它,就要到实际中去调查了解,不能人云亦云。
(1)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①异口同声:
②胸有成竹:
(2)给短文分段,概括各段段意。
(3)本文主要叙述了(),告诉我们()。

有人喜爱娇艳的牡丹,有人喜爱芬芳的茉莉;我,则喜爱那平凡的牵牛花。
乐于向高处攀登,这是牵牛花的本色。开始,她那纤细的茎蔓围着篱笆杆向上缠。慢慢地,篱笆被牵牛花占满了。只要从屋檐下拴几根绳子连在篱笆上,牵牛花又会沿着绳子向上爬去。那翠绿的叶片,红的、白的、紫的花,组成了条条花索,像是在屋前挂上了条条彩带。
牵牛花是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向上登攀的。她把自己的身体全部缠绕在篱笆上,一点也不游离。正因为她缠得牢,攀得紧,风吹雨打也不会掉下来。偶尔被大风吹下来,她也不灰心,一有机会,就借助风的力量再次攀上去。
牵牛花一生一直在攀登。一天、两天,一月、两月,直到霜打叶落,生命到了最后一息才罢休。到了深秋,她虽然枯萎了,却留下一粒粒饱满的种子。明年,篱笆上、屋顶上,又将爬满奋力向上攀登的牵牛花。
我爱牵牛花。
(1)用短文中的句子给文章加上标题。
(2)联系上下文,解释画线词的意思:
乐于——
本色——
坚忍不拔——
游离——
(3)写出文章中的一个比喻句。这句话中把()比作()。
(4)写出文章中的一句拟人句。
(5)把短文分成三段,写出段落大意。
(6)三段之间的关系是()。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赞颂牵牛花()的精神,抒发()的感情,所以作者把()作为主要内容来写。

凭着一颗火热的心
1970年春天,张海迪随着下放的父母,来到莘县十八里铺尚楼村。
她多想迈开双腿,扑向那翠绿欲流的万顷麦田,劳动时,让汗水流进泥土,去滋养那饱鼓鼓的麦粒。但是,她不能!她只能一个人坐在轮椅上,或躺在床上,留在静寂的小院里。有时不免黯然泪下……
有一天,跟海迪比邻而居的一位大娘半边脸肿了,原来她牙疼病又犯了。又有一天,村里一个孩子病了,没多久却死了。海迪真想去探望患病的大娘和失去孩子的家长。
“我能不能帮助乡亲们干一点什么呢?”十五岁的海迪想。
她请求爸爸买来一盒银针,一本《针灸学》,一本《人体解剖学》。
张海迪不管父母的劝说和医生的警告,总是日夜苦读,把两本书读了一遍又一遍。然后,她擎起一枚银针,在动物身上进行试验,又在自己躯体上那尚有感觉的部位进行试验。
仅仅三个月后,她可以用银针为病人治病了。耿其之大爷半身瘫痪,六年不会说话,她给治好了;王怀栋患了神经性肌肉萎缩,连一只吃饭的匙子都端不起来,她给治愈了;一个叫小宝的六岁男孩,站都站不起来,经她数百次针灸,小宝背起书包蹦蹦跳跳去上学了。
一个瘫痪的小姑娘,要给病人扎针并不是一件那么简单的事,当海迪给病人治病时,上身的重量就全部压向那病残的腰部和臀部。时间一长,人就受不了,只得把右肋骨压在轮椅的扶手上。几年下来,她变得左臂细,右臂粗,脊椎骨也弯得变了形。
但海迪的内心是欣慰的。数年来,她共治疗了一万多人次。她是个瘫痪的小姑娘,就凭着一颗火热的心,用一根小小的银针,给周围的乡亲们带来了温暖和欢乐。
(1)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黯然泪下:
(2)填空。
①张海迪有时不免黯然泪下的原因是()。
②“仅仅三个月后,她可以用银针为病人治病了。”说明()。
③张海迪给病人治病扎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原因是()。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滋养()探望()警告()简单()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静寂()火热()温暖()欢乐()

赛马是我们家乡古老的风俗,每年都要举行一次,每到这个时候,草原上就(展现、呈现、映现)出热闹、现腾的景象。上百名哈萨克小骑手,把自己膘肥体壮的好马打扮得英俊漂亮,马尾编成小辫,马身上还系上(五颜六色、五光十色、五彩缤纷)的绸带,好像在鼓励马儿争气。发令枪一响,十几匹一字排开的骏马就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奔而去。骑手们你追我赶,谁也不甘示弱。长达一公里的跑道上尘土飞扬,人喊马嘶,气氛十分壮观。经过激烈的比赛,连续三次夺魁的骑手被选为冠军。人们簇拥着冠军,给他戴上大红花。这时,人们都沉浸在一片欢乐中。
(1)联系下文理解“打扮”在文中的意思。
(2)把描写赛马的句子画出来。
(3)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选择括号中最恰当的词语。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