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林巧稚回忆起她中小学时期的生活,总要称赞老师讲授知识时注意联系实际,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比如上地理课时,老师就把她们带到海边,在海滩上做地形的沙盘。大家边玩边做,兴趣盎然,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而且深深地印在脑子里,经久不忘。
林巧稚从小对生物课就有很大的兴趣。有一次,老师上生物课时,问道:“树叶是什么颜色的?”
“是绿色的。”林巧稚和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老师又问道:“树叶是什么形状的?”
不少同学答道:“椭圆的。”
生物老师胸有成竹,并不急于对学生的回答作结论,而是把她们带上山去,采集各种树叶标本。采集回来,大家把树叶放在课桌上,老师让大家重新回答上面的两个问题。原来树叶不仅有绿色的,还有红色的、黄色的、紫色的……树叶的形状更是千奇百怪,锯齿形的、针状的、扇形的……什么样的都有。
一堂生物课结束了,林巧稚不仅学到了知识,更体会到了一种人生的哲理: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不是像“树叶是绿的”那么简单,因而自己的头脑也要复杂一点,你要认识它,就要到实际中去调查了解,不能人云亦云。
(1)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①异口同声:
②胸有成竹:
(2)给短文分段,概括各段段意。
(3)本文主要叙述了( ),告诉我们( )。
课内品读。
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峡里早起一层青色的雾。这使得峡里的黄昏来得特别早,而去得特别迟。于是,在青色的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拥向江心,使江面上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
……
也许由于这里的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太狭小,连月亮也来得很迟很迟。就像从山上生长出来,是山的一部分,像一块巨大的,磨平、发亮的云母石。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异常明显——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亮,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泄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凌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
(1)请从下面选项中选出最佳一项填在横线上。()
A.长江后浪催前浪,轰轰烈烈地流向远方 |
B.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像一条明亮的小溪 |
C.长江像一条五彩的带子在夕阳里悠悠飘荡,变得如此驯良 |
D.长江像一条金鳞巨蟒,翻腾着,呼啸而去 |
(2)“起初,峡里只能感觉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也不知在什么时候,它忽然出现在山上。”这句话意思是()
①月亮出现的时间不确定,估计不准。
②山太高,挡住了月亮,看见时,它和山崖贴得那样近。
③作者一时没有注意看,月亮很快便升到了山顶。
(3)“于是,在青色的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拥向江心…… ”句中的“拥”字用的合适吗?为什么?
(4)请从选文中最后一句突出了三峡的哪一特点?并仿照该句另造一句子。
课内品读。
当潮水升到沙滩上的时候,如果从山上望下去,你可以看见那潮水像是一片叠一片的。一片水拥到沙滩上了,接着就是第二片水盖在第一片上。这样一片盖过一片,永不休止。
从山上走下来,到沙滩上看那潮水就像是卷过来的,仿佛是一幅展开着的画,一点儿一点儿卷起来,到沙滩高处,画便卷完了。这还是初上潮的情景。等到高潮时,那不是一片一片地拥过来,却是一大块一大块跃过来,跌过来了,到了沙滩上,便跳起来,飞起来,轰轰地怒号。因为被沙滩阻止着,它便吐一堆白沫而退下去,但又立刻前赴后继地拥上来,像非将这片沙滩征服不可。后来,那沙滩果然被潮水渐渐征服了,远望海水冲击岛边,像是升起一阵阵的白烟。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那潮水面上仿佛铺满了一颗颗的水晶,跟著潮头滚过来,将近沙滩时,便都不见了。海岛脚下有时还有一点两点特别明亮的水花,像是常明灯,照耀在海面上。
(1) 第一自然段中加点的两个“盖”可不可以换成“叠”字?为什么?
(2)你能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出描写潮水的动词吗?
(3)请将上面所摘短文中的成语找出来,并解释该成语的意思。
(4)作者在文中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来表现潮水的?请你任选其一写一句话。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童年的问号
童年是一首诗,童年是一个梦,童年还是一串长长的问号。
有一个英国男孩叫牛顿,他看见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便想:“苹果为什么落到地上而不是飞向天空呢?”
还有一个英国男孩——瓦特,他看见水开了,壶盖不住地上下跳动,就问姨妈:“壶盖为什么跳舞呢?”
古时候,中国有一个男孩叫张衡,他常常依偎在奶奶的坏里,望着晴朗的夜空,一边数一边问:“天上到底有多少颗星星?”
童年,就是这样在问号中慢慢长大。后来,牛顿、瓦特、张衡都成了伟大的科学家。
(1)为什么说童年是在问号中长大的?
(2)你还知道哪个科学家的“童年的问号”?试着写下来吧!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阳光
阳光像金子,洒遍田野、高山和小河。
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
早晨,我拉开窗帘,阳光就跳进了我的家。
谁也捉不住阳光,阳光是大家的。
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1)短文共有____段话。
(2)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高---() 长---()
(3)因为有了阳光,禾苗_____,小树_____,小河就像_______。
(4)阳光捉得住吗?为什么?
快乐读文。
家乡的柿树
安宁是我的家乡。那里的人们常在庭院中栽上惹人喜欢的柿树,我爱家乡的柿树。
阳春三月,百花争艳,经历了寒冬腊月的柿树,沐浴着春天的阳光雨露,开始吐芽抽枝长叶,并开满了细小黄白色花朵,随着夏季的到来,天渐渐地热起来。这时候的柿树,绿叶覆盖,舒展着粗枝大叶,像一把巨大的绿伞,为人们挡住骄阳,给人们在伞下乘凉。
金色的秋天来了□柿树的一身绿叶悄悄地变红了□青绿的果实也悄悄的变成金黄色的了□这时的柿树□像燃烧的火炬一样□装点着祖国的河山□大地□几经银霜□柿树脱下美丽的红装□留下满树又大又圆的果实□在秋风中摇摇欲坠□在阳光下露出诱人的笑脸□仿佛告诉人们□快来收获吧!
柿子是圆的,成熟的柿子有我的小拳头那样大,吃起来软乎乎的,果肉像蜜汁那样甜,可口极了。啊,多么诱人的柿子!
(1)给第三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在短文中,用“”线画出一个拟人句。(至少一个)
(3)造句。
①沐浴:
②仿佛:
(4)本文通过对柿子春秋两季情况的描写,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