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心法则”含义的叙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
A.DNA不一定来自DNA的复制 |
B.表示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
C.表示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 |
D.HIV病毒能发生RNA的复制 |
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这两个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
A.重组DNA片段,研究其表型效应 |
B.诱发DNA突变,研究其表型效应 |
C.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
D.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DNA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 |
如图为某一段多肽链和控制它合成的DNA双链的一段。“—甲硫氨酸—脯氨酸—苏氨酸—甘氨酸—缬氨酸—”。密码子表:
甲硫氨酸 AUG
脯氨酸 CCA、CCC、CCU
苏氨酸 ACU、ACC、ACA
甘氨酸 GGU、GGA、GGG
缬氨酸 GUU、GUC、GUA
根据上述材料,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这段DNA中的①链起了转录模板的作用
B.决定这段多肽链的遗传密码子依次是AUG、CCC、ACC、GGG、GUA
C.这条多肽链中有4个“—CO—NH—”的结构
D.若这段DNA的②链右侧第二个碱基T为G替代,这段多肽中将会出现两个脯氨酸
下图为细胞中合成蛋白质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图说明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
B.该过程的模板是mRNA,原料是氨基酸 |
C.②③④⑤的最终结构各不相同 |
D.合成①的场所在细胞核,⑥的合成与核仁有关 |
在豌豆的细胞中,由A、C、T三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共有X种,其DNA分子结构稳定性最低的时期是细胞周期的Y期。DNA分子复制出的两个DNA分子彼此分离发生在Z期。下列有关X、Y、Z的答案正确的是()
A.5、分裂间期、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5、分裂间期、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C.3、分裂前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和第二次分裂后期
D.3、分裂间期、减数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基因型为小鼠仅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产生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AA型配子。等位基因A、a位于2号染色体。下列关于染色体未分离时期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2号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末分离
②2号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末分离
③性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末分离
④性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末分离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