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菌体有极强的侵染能力,能在细菌中快速进行DNA复制,产生子代噬菌体,最终导致细菌破裂(称为溶菌状态):或者整合到细菌基因组中潜伏起来,不产生子代噬菌体(称为溶原状态)。在转基因技术中常用
噬菌体构建基因克隆载体,使其在受体细菌中大量扩增外源DNA,以备研究使用。相关操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组装噬菌体时,可被噬菌体蛋白质包装的DNA长度约为36~51 kb,则经人工改造的gt10载体可插入的外源DNA的最大长度为 kb。人工改造载体时,为获得较大的插入能力,可删除
噬菌体DNA组成中的 序列以缩短其长度。
(2)噬菌体DNA上通常没有适合的标记基因,因此人工改造时需加装适合的标记基因,如上图
gt10载体中的imm434基因。该基因编码一种阻止
噬菌体进入溶菌状态的阻遏物。构建基因克隆载体需用到的酶是 和 ,外源DNA的插入位置应位于imm434基因 (之中/之外),使经侵染培养后的受体菌处于 状态。
(3)蛋白质与DNA相比,特有的化学元素是 ,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该元素,再用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短时保温后搅拌、离心,可检测到放射性物质主要分布在试管 部分。
为了探究CuSO4和NaCl对а-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和结果见下表。请回答以下问题:
(1)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对酶活性有影响的离子是,其中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的离子是,对酶活性有促进作用的离子是。
(2)根据实验可知在该实验中,设置1号试管的目的是;设置2号试管的目的是。
(3)在该实验中,若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液进行检测,1~4号试管中的颜色依次是、、、。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在操作过程中,保温之前不能加入斐林试剂,其原因是。
图示某绿色植物的根尖分生区细胞和叶肉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是图。将上述两种细胞分别置于30%蔗糖溶液中,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细胞是图,结构[ ]起重要作用。
(2)正常情况下,图甲细胞和图乙细胞分别能进行下列哪些生命活动?(填入下列编号)甲:;乙:。
①细胞增殖;②细胞核DNA发生复制;
③细胞核DNA发生转录;④细胞呼吸;⑤光合作用
(3)某人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M、N、P三种生物材料,其中有黑藻细胞、乳酸菌和鼠的肝细胞。他发现其细胞内的a、b、c、d四种结构具有下列特征:
①a、b、c均有双层膜;②b的膜上有小孔,a、c的膜上没有小孔;③d是一些粒状
的小体,有的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有的附着在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上。(注:“+”表示存在,“—”表示不存在)。请判断出三种生物材料的名称:
三种生物材料的名称分别是M、N、P。
请据图回答:
(1)图2中e点与d点相比较,e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e点与f点相比较,e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填“高”、“低”、“基本一致”)。
(2)对绿色植物的叶片来说,光照强度大于图1中b点时,图丙中存在的箭头有(填字母)。
(3)若图1表示某植物在最适温度25℃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则将温度调到30℃,图1中b点将向移动。
(4)丁图表示在密闭装置中测得的CO2变化量,在15℃时该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是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的倍。若给该植物浇灌H218O,一段时间后,收集该植物周围的空气,发现其中有H218O,请用图解简要说明该过程。
下图分别表示某二倍体动物(2n=4)体内某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变化关系,以及不同细胞分裂图像。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的数量关系由Ⅰ变成Ⅱ的过程,细胞核内发生的分子水平的主要变化是;由Ⅱ变成Ⅲ相当于图2中过程。
(2)B细胞正处于期,细胞内染色体条、染色单体条。
(3)符合图1中Ⅳ所示数量关系的细胞是(写细胞名称,至少写两个),图1和2中对应的细胞内不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
(写图中对应标识,至少写三个)。
(4)将图2中A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的过程按分裂的顺序连接起来(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甲图是研究种子萌发的实验装置,两个瓶内的种子在实验前都经过适当的福尔马林溶液的冲洗消毒,乙图表示两个保温瓶内的温度在6天中的变化。
(1)该实验的目的是。
(2)X瓶内的温度从第4天起基本不再上升,这是因为。
(3)该实验设计对照组Y瓶的目的是。
(4)假若Y瓶内的种子没有经过福尔马林溶液的冲洗,下列曲线图中,能正确显示瓶内温度变化的是,理由是。
此时,有机物的分解发生过程中(不可能/可能/一定)有线粒体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