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2014年1月,我国中东部的大部分地区被雾霾笼罩,截止1月14日零时,在全国74个监测城市中,有3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了严重污染,多地的PM2.5濒临“爆表”。这一“史上最脏”天气再次告诉人们,以牺牲人之生存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是毫无意义的,建设“美丽中国”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把建设生态文明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材料二:据专家分析,郑州的严重雾霾天气,既有特殊的地理位置、气象条件等自然方面的原因,也有粗放型的经济发展、大量使用煤炭、建设工地扬尘、机动车尾气排放等人为的原因,其中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
(1)运用实践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一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尽管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但环境污染的“拐点”不会自然到来,需各方齐心协力,共同治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许多国家工业化过程与环境污染程度的变化

注: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技术进步、居民环境质量需求升级等是降低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
材料二在经历2013年春季雾霾天气之后,人们发现形成雾霾天气的因素有:能源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民众环保意识淡薄等。同时,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劝仍不完善,推动环境污染的“拐点”尽快到来,应该加强环境法治建设。
(1)描述材料一的经济信息,并运用经济学的有关知识,说明降低环境污染的因素是如何对“拐点”尽快到来起促进作用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各方应如何齐心协力,共同治理雾霾?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经济富强是基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多年居世界第一,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必将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注:1.投资率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发达国家在20%左右,世界平均投资率为25%。
2.增量资本产出率是投资与增量产出之比,简单讲就是每增加1元钱的国内生产总值,需要投资几元钱。是反映投资效率最重要的经济指标。研究表明,发达国家的增量资本产出率一般为2到3之间。
(1)上图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
(2)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解决图10中反映的问题,国家、企业应如何作为。请参考范例,完成下列表格。(1 2分)

材料一 1978-2008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率与居民消费率变化

注:1978—2008年世界年均投资率为22.1%,且呈下降趋势;1978 -2008年世界年均消费率为77.6%,且呈上升趋势。2008-2012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率进一步上升,居民消费率进一步下降。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的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
(1)描述材料一的经济信息。
(2)联系我国当前实际,结合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知识分析我国近年来消费率偏低的原因,并结合材料三为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提出政策建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三农问题始终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目前,我国科研成果 40 %多,有时是 20%多才能够转化为生产力,远低于发达国家80%以上的水平。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一个是我们的研究成果不是生产当中所需要的,另一个是很多研究课题的确定不是根据农业生产的发展,生产和科研相脱节的问题比较严重;还有就是中国农业科技面临着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投入严重不足等问题。同时,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专业人负流失、人员老化、推广能力不强等问题也不容忽视。从 2 004 年——2013 年,连续九年中央一号文件都与三农问题有关。其中 2012 年中央“一号丈件”突出强调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通过 《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断持续增任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
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如何解决材料所述的问题。( 12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镇化,指农村人口、富余劳动力和企业逐渐在空间上聚集而转化为城镇的经济要素,成为促进经济发展重要动力的过程。
材料一某县地处山区,人均耕地 0 . 6 亩,过去长时间人们把眼睛只盯在传统的粮食种植业上,农民收入低,被定为国家级贫困县。近几年,他们采取了以下措施,使农民脱贫致富,人均收入 2000 多元。第一,把党的方针政策同本地实际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山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新路。第二,种植高山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和中药材,与经销公司签订合同,开拓城市市场。第三,政府财政支出和金融部门货款,大力扶持小城镇建设,发展二、三产业,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问题。第四,注重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生产,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积极支持中小学教育的发展。
材料二 2004 年,某县在 R 镇征地近 2000 亩(1 公项="15" 亩)建立了一个工业园,在一家知名装备制造企业入驻后,150 多家配套企业相继入园, 2012 年该区实现产值 120 亿元。在园区周围,学校、医院、银行等纷纷出现。 2012 年,该镇人口由 2 . 3 万增加到 3 . 5 万,新增人口中有 7000 多人脱离土地的农民,他们在接受培训后成为园区的产业工人。务工农民留下的土地由一些经管大户集中起来、统一经管,建立了一批优质稻米、蔬菜和水果等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该镇 90%的劳动力实现当地就业,人均收入明显增加。
( l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经济问题? ( 10 分)
(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城镇化对 R 镇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 l0 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