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近年来,资阳市大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城区某校九、一班在学习《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一课时,恰逢《资阳时报》登载了一则记者调查的配图的新闻报道,老师为提高同学们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认识,组织大家开展了一次以《环境治理我参与》为主题的实践探究活动,要求同学们根据记者的报道做一次实地考察。假如我是该班一名学生,请你参与!
【看问题,提建议】配图事实新闻报道:“记者在沱江新城片区发现街面部分地段垃圾成堆,而大部分都是夜市摊留下的饮食垃圾;而沱江、九曲河的排污现象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仍有大量的污水直接排入沱江、九曲河中;城市中的一些道路残破不堪,给市民出行带来很大的不便;一些市民随地吐痰、垃圾乱扔、乱堆乱放、乱搭乱建、随意占道等现象依然屡见不鲜”

(1)经过考察,同学们发现城区整体面貌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个别地方环境确实跟报道的情况类似。于是,老师请同学们针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向有关各方提出改进建议
【拟标语·营气氛】
(2)为营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氛围,请写一条简短的标语。
【谈自己·说打算】
(3)作为青年学生,为建设一个和谐、秀美的绿色资阳,你能够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作哪些努力?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8月,苏州友新路上的一家饭店拉出“爱,在行动!为环卫工人提供免费午餐”的横幅,80后的饭店经理杨晓峰认为自己是开饭馆的,为环卫工人们提供一份可口的午饭是举手之劳。他说:“常常看到环卫工人在路边吃饭,我觉得他们很辛苦,尤其遇到高温、下雨实属不易,就想为他们做点实事。”
(1)分析杨晓峰的事迹,写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他推崇的民族精神及其内容。
(2)报道和宣传杨晓峰的事迹,是为了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请问: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3)杨晓峰免费请环卫工人吃饭,是在践行我国公民道德基本规范中的哪一项内容?
(4)向杨晓峰学习,写出在日常生活中你能发扬的民族精神及其具体做法。

结合地图,回答问题。

(1)ABCDE标注的是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所在的位置。请你按字母的
标注写出任意两个自治区内最有代表性的民族。
(2)从地图中看,我国的少数民族分布
有什么特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被评为“中国小巷总理”之星的长春市宽城区团山街道长山花园社区党委书记、社区主任、综治委主任吴亚琴,在调解工作中凭借的是“媒人腿、婆婆嘴、妈妈心”。例如,居民李某与范某在2004年前因出租车买卖引起纠纷,上诉到法院,法院判范某付给李某人民币5400元,范某不服,始终未予执行。2009年,李某又提及此事,并以武力相威胁。吴亚琴从法、从理、从情入手进行调解,并将自己一个月工资拿出来要替范某还钱,最终感动了双方,双方握手言和,以2000元钱了结了此事,一件历时十年的积案得到解决。
(1)吴亚琴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中的哪项要求?
(2)从解决李某、范某纠纷的案例中看出,法律和道德有哪些区别?(4分,写出两个即可)
(3)李某、范某纠纷的案例的解决过程,印证了我们学过的什么观点的正确性?(答案不要与前两问的重复,2分)

学习“勇于承担责任”这一内容时,某思想品德教师带领学生开展了“角色与责任”的大讨论,请你参与。
讨论一:角色与责任
(1)找出你的两个角色,并说明每个角色应承担的责任。
讨论二:我该怎么办
A同学报名参加了学校组织的“12.9”大合唱,周日要排练。周六晚上同学打电话邀A同学周日去净月潭滑雪,A同学也非常想去。怎么办?A同学很纠结。
(2)A同学应该做出什么抉择?为什么?
讨论三:我与社会和国家
有的同学说,我是未成年人,我负不负责任对社会和国家没什么影响。
(3)持这种观点的同学不懂得什么道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对于私家车开到自行车道,市民一般都是熟视无睹、见怪不怪。2014年11月15日,网友在北京姚家园路拍到的一张照片(见下图)引发热议。一个骑行的老外拦在一辆窜进自行车道的轿车前,阻止其通行,并做出手势让其倒车。

(1)根据生活经验设想一下,如果私家车都开到自行车道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2)老外的行为是在落实什么规则?除此之外,再列举两类规则。
(3)我们应该向照片中的老外学习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