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制作氧气浓度探测器,过程如下:
(一)小明找来氧敏电阻Rx,其电阻值与空气中氧气浓度的关系如表格所示.其中,氧气浓度为0时,氧敏电阻的阻值模糊不清,他对该电阻值进行测量.
氧气浓度/% |
0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Rx/Ω |
|
10 |
16 |
21 |
25 |
28 |
30 |
在集气瓶内,小明通过木炭燃烧制得氧气浓度为零的空气,再将Rx置于瓶内.甲图中电源电压恒为6V,①、②号导线已经连好.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甲图中完成测量电路连接.
(2)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移至________(A/B)端.
(3)闭合开关S,发现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均为0.小明取下电压表,将电压表分别与导线①的两端、导线②的两端并联,示数都为0;将电压表与滑动变阻器B、D两端并联,示数也为0;将电压表与开关两端的接线柱并联,示数为6V.若电路只有一处故障,则电路故障为________.
A.导线①断路 B.导线②断路 C.滑动变阻器内部断路 D.开关S内部断路
(4)排除故障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氧气浓度为0时,Rx阻值为________Ω.
(5)请在丙图中作出氧敏电阻Rx的阻值与空气中氧气浓度的关系图象.
(二)小明制作氧气浓度探测器的电路如图丁所示,其中,电源电压恒为6V,定值电阻R0阻值为5Ω.
(6)小明将氧敏电阻包裹在塑料袋中,先用嘴吸尽其中的空气,在对塑料袋儿呼气,闭合开关S,电流表的示数为0.24A.他呼出气体中氧气浓度为________%;可见人呼吸时,________(能/不能)将吸入肺中的氧气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
(7)小明制作的探测器工作时,氧气浓度越高,电流表示数越________ .要想实现“氧气浓度越高,电表示数越大”,应选用电压表与上述电路中的________并联.
(6分)小明在“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实验中
(1)实验前在检查实验器材时,发现电流表的指针指在了零刻线的左侧(如甲图),接下来的操作是:。
(2)小明按图乙所示电路进行实验。
(3)请你设计一个记录数据的表格:
(4)某次实验,测得IA=0.4A, IB =0.2A, IC=0.2A,于是得出结论:IB = IC,你认为他的结论是((选填“正确”、“错误”)的,理由是。你认为他下一步应怎么做。
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做“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下表给出了实验中所用到的导体的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导体代号 |
A |
B |
C |
D |
E |
F |
长度(m) |
1.0 |
0.5 |
1.5 |
1.0 |
1.5 |
1.5 |
横截面积(mm2) |
1.2 |
0.8 |
1.0 |
0.6 |
0.8 |
1.0 |
材料 |
锰铜 |
钨 |
镍铬 |
锰铜 |
钨 |
锰铜 |
(1)选择C和F两根导体是为了研究导体电阻与的关系;
(2)为了研究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的两根导体是________和_______;
(3)为了研究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应选择的两根导体是________和_______,
结论是:。
小明同学对串联电路电压规律进行了探究
【猜想与假设】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
【设计与进行实验】
(1)按右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
(2)闭合开关,排除故障,用电压表测出L1两端的电压。
(3)在测L2两端的电压时,小明为了节省时间,采用以下方法: 电压表所接的B接点不动,只断开A接点,并改接到C接点上。
(4)测出AC间的电压,得出结论。
【交流与评估】
(1)在拆接电路时,开关必须。
(2)小明用上面(3)的方法能否测出L2两端的电压?,为什么?
(3)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的指针偏到了右端没有刻度的地方,原因是。
(4)方法改进后,测出AB、BC、AC间的电压记录在表格中,小明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此实验在设计方案上存在的不足之处是:。改进方法:。
如图,在“研究物体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将A、B、C三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的hA、hB、hC高处滚下(mA=mB<mC,hA=hC >hB、),推动纸盒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
(1)要研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我们应选择(选填a、b、c)两图来进行比较。
(2)要研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我们应选择(选填a、b、c)两图来进行比较。
(3)从图中可以看出A、B、C三个小球刚到达水平面时,球的动能最大。
(4)实验中,小球动能的大小是通过直观地反映出来。
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 实验前,应先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如发现杠杆左端偏低,则可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调节,或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调节.
(2) 实验时,增减钩码数量并移动挂钩的位置,使杠杆仍在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
(3) 某同学记录了三次实验数据如表:这三次实验数据中有一次是错误的,错误的实验次数是,由正确实验结果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实验做三次,得到三组数据并进行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___。
实验次数 |
动力F1/N |
动力臂L1/m |
阻力F2/N |
阻力臂L2/m |
1 |
2.0 |
0.04 |
4.0 |
0.02 |
2 |
1.0 |
0.02 |
0.5 |
0.01 |
3 |
2.5 |
0.03 |
1.5 |
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