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流氓地痞、靠杀人放火、打家劫舍发迹的人,只要一登皇位,就自然而然戴上这样神圣的光环(即‘奉天承运’、‘继天立极’)”。下列为“戴神圣光环”提供相应理论基础的历史人物是
A.孔子 | B.董仲舒 |
C.王阳明 | D.李贽 |
目前史学界对于雅典是否为民主政治存在争议,其中反对者最主要的理由是雅典
A.享有公民权利的人数较少 |
B.将军等重要职位未完全开放 |
C.存在所谓的“多数暴政” |
D.一些功勋卓著的公民被流放 |
宋初“衣服递有等级,不敢略相陵躐”,从《清明上河图》看,上层人物多穿齐整的袍衫,长可掩足;平民大众则捋袖敞襟,系带裹腿,以便活动。但在南宋,已是“衣服之章,上下混淆”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阶级的日益腐朽 | B.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
C.社会风尚的开明开放 | D.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 |
中国古代某位哲学家认为“人皆具有心﹐心皆具是理”,“书非贵口诵,学必到心斋”,下列诗词与此观点相通的是
A.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
B.肯信良知原不昧,从他外物岂能撄 |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唐初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但后来借口李世民即位前曾任此职,唐朝便不再置尚书令,仅以副长官左右仆射领其事。唐代中央机构的这一变动反映出统治者的深意是()
A.为了改变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 |
B.力图保持三省长官之间权力的平衡 |
C.竭力维护尊卑有序的封建等级秩序 |
D.为了更好地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
魏晋时期势力极盛的门阀士族在文化上崇尚玄学。他们有的主张自然是本,名教(儒学)是末;有的更是猛烈地批判名教礼法。这些都反映出当时()
A.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已经丧失 |
B.已经涌现出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衰落 |
D.面临亟待重建封建信仰的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