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阅读材料一,说明黄宗羲与商鞅思想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下面是1836——1838年与1894年中国茶叶产销量统计表

 
1836-1838年(平均每年)
1894年
 
数量(万担)
比例(%)
数量(万担)
比例(%)
内销
165.29
76.78
171.48
44.32
外销
50
23.22
215.44
55.68
产量
215.29
100
386.92
100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的成因以及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
材料三:1953年2月,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农村政策文件选编》(一)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共中央提出将农民“组织起来”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将农民“组织起来”的得与失。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现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是以工业化为核心引起的全面变革。英国作为最早的现代化国家,其发展引领世界潮流,也给予各国经验借鉴。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什么工业革命会首先在英国发生?……从霍布斯开始,到威廉·配第,再到约翰·洛克,……都在阐述一个共同的思想:即个人通过劳动所得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政府或国家应该保护个人私有财产。工业化是一个财富急剧增长的过程,……而英国却在工业化到来之前就解决了私有财产的地位问题,这也是英国率先走向工业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工业革命……是可怕的非常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大变动问题。
(1)材料一提到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率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还有哪些?(5分)
材料二经济的快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是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19世纪上半叶在英格兰是一个盗匪肆虐的黄金时代,……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在短短的37年中,犯罪数字竞增加了6倍多……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得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材料三泰晤士河悲剧:1878年,“爱丽丝公子”号游船不幸沉没,造成640人死亡。事后调查发现,大多数遇难者并非溺水而死,而是因河水严重污染中毒而死亡的……1849年到1954年,滨河地区多次爆发霍乱,夺取了不下4万人生命。1858年,伦敦到处是硫化氢难闻的气味,以至于英国国会大厦的窗户都用浸过消毒剂的床单挡上了。
(2)根据材料二、三中,概括工业革命后英国存在哪两个突出的问题?
材料四

年份
世界贸易总值
英国(连同殖民地)
法国
德国
美国
1835
145
33.8(52.4)
15
21
12.8
1870
374
91.8(140)
45
42
34

(3)从材料四可以看出19世纪中期英国的经济地位如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地位的主要原因。
材料五 中国自1840年开始的现代化进程以来,……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不会一帆风顺。现在的问题是中国将如何通过深化改革,跨越……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现代化)的陷阱。
(4)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世纪40—70年代的中国社会经济出现了哪些近代化的变化?(3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1)根据材料一分析“光荣革命”创造的这种政治设计是如何有效控制“控制者”的?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分析唐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的设置体现了什么原则?
材料三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和“传统”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4)均富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3)根据材料三中关于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辛亥革命在四个方面的具体表现。(4分)
材料四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一一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4)材料四体现了新中国的哪项政治制度?上述几则材料体现的三种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性? 请概括说明这三种政治模式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有学者提出:判断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否成功,很重要的一条标准就是看它是否经过长期探索闯出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行之有效的发展道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按生产方式,历史上经济发展模式可划分为封建主义经济模式、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和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封建主义经济模式以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为代表,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尤为令人瞩目, 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成就惊人。
材料二:中国经济模式是在改革“斯大林模式”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中国模式挽救了世界社会主义。我国的改革进程,突破了中外教科书的各种理论范式,打破了西方改革家的线性规划。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位由第10位上升到2010年的第2位,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不足3千万,取得的成就引起全球的关注。“中国模式”、“北京共识”的说法在国际上流行。它(中国改革)拓宽了民族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丰富了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和道路的认识,促进了全球化时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发展。
----摘编自郑永年《中国模式及其未来》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苏联社会主义三种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模式”的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经济模式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该年12月1日起,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殖民地或领土……如违反本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人口的船舶……亦应一律没收。——《航海条例》
材料二:1824年,英普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中所征关税平等。法国拿破仑三世统治时期,奉行自由贸易原则,全面、大幅度地降低商品进口关税,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1860年以后,法国与英国、比利时、德国等签订一系列自由贸易条约,将本国经济完全纳入世界市场。
材料三: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1)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的矛头指向谁?这一条例所反映的思想与全球化趋势是否相符?请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判断理由。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工业革命时期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完整内涵,并指出这对世界市场的作用。
(3)20世纪上半期,工业革命以来所确立的经济交流基本准则遭到了一系列的破坏,请结合史实予以说明其被破坏的原因。
(4)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为了重建世界经济采取了哪些措施?这有何意义?

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一直追求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现代化历程是始于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还是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观点,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
材料二: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之三分之二以上可弹劾之……”。它还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自其责任”,即实行责任内阁制。
材料三:1933年7月《申报月刊》在创刊周年纪念之际发行特大号,刊出“中国现代化问题号”特辑。针对这一问题,编者明确写道:“须知今后中国,……再不赶快顺着‘现代化’的方向进展,不特无以‘足兵’,抑且无以‘足食”’。
当时各种现代化思想相互碰撞,其中以热谈苏联和社会主义、探讨苏联“一五计划”成功原因以及表达对其向往的较为醒目。——《申报月刊》第2卷第7号
材料四:对于中国现代化探索道路问题,毛泽东很早就有思考,在1937年6月24日的一次谈话中,明确谈到我们的结论是:中国可以避免资本主义而直接实现社会主义。
——《毛泽东思想研究》1985年第1期
(1)从材料一列举的时期中选出一个你认为是中国现代化开端的时期并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的进步性。并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地位。
(3)材料二表明,1933年对现代化的讨论出现新的倾向,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倾向的世界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的角度谈谈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避免资本主义而直接实现社会主义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