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 A.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 |
| B.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富余劳动力 |
| C.劳动力的商品化已经出现 |
|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普及 |
当美国南部11州公开退出联邦发动叛乱时,林肯总统提出了“为联邦统一而战”的口号,他以战争维护国家统一的法律依据是( )
| A.《1787年宪法》:国家主权属于联邦,联邦政府有权强制各州实施联邦法律 |
| B.《1787年宪法》:总统是统管所有地区、指挥全部军事力量的最高行政长官 |
| C.宪法第13条修正案(1865年):废除奴隶制、承认黑人公民权 |
| D.宪法第14条修正案(1868年):任何州都不得制定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 |
1700年至1800年间,欧洲人口由1.05亿增长到1.8亿,19世纪剧增到3.9亿。欧洲人口的剧增从本质上反映了( )
| A.社会制度重大变革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状况 |
| B.工业化的发展为人类的生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
| C.殖民扩张的发展扩大了欧洲人的生存空间 |
| D.欧洲逐渐成为全世界人口流动和迁徙的目的地 |
历史学家们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科学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精神层面现代化的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
| A.彻底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 | B.促进人类自立、自主意识的形成 |
| C.使宗教宽容主张被人们广泛接受 | D.使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步建立 |
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提出,“国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其为效也,能确立法治之主格,以保团体之利益。”下列观点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的是( )
| A.契约立国 | B.人民主权 | C.以法治国 | D.君主立宪 |
一位美国史学家描述道:“……乘船在悲惨的‘中段航程’中横渡大西洋。这些黑色‘货物’上了镣铐,锁在甲板上,没有卫生设备,他们忍受着可怕的待遇……”这里所说的“黑色货物”主要来自于()
| A.欧洲 | B.非洲 | C.南美洲 | D.北美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