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本题25分):
材料一 在全国各地方未能实行普选以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它的地方委员会分别执行全国和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等到将来根据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土地改革的情况及人民进步的程度,才可把普选由个别逐步推广到全国,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周恩来《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1949年9月7日
材料二 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此以后它应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将继续存在,并须在一切必要的地方设立地方组织,其名称可沿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统一战线组织问题的意见》
材料三 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期间,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有关人民团体,认真贯彻中共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围绕国家中心工作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履行职能,积极通过提案建言献策。截至2008年3月9日下午2时,提案审查委员会共收到提案4772件,参与提案的委员1992人,占委员总数的89.14%。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一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
材料四 我们中国从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来看,主要是选举民主加协商民主。协商民主的出现,确实考虑到选举民主的不足……西方民主主要是选举民主,英国著名的哲学家说,选举的时候公民是主人,选完了以后公民是奴隶。协商民主的特点首先是由不同的利益集团,包括各种政党、民族、宗教,可以通过协商形成共识。协商民主还有一个好处,选举前可以协商,选举中可以协商,选举完以后还可以协商。并不像选举民主,选的时候很高兴,选完以后就不能更改了……协商民主的主要意义是能够保证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能够保证各个阶层、各种民族、信仰各种宗教的人和各个政党,都能通过这种形式参政议政。协商民主在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种民主形式,同时又是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行民主监督的一种民主形式。
——李君如《中国在民主政治的问题上不要妄自菲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当时未能实现普选并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结合材料二、三指出,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归纳我国协商民主政治的作用。
(5)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对我国政治协商制度的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改革开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人问教廷枢密大臣:“为什么犯罪的人不受上帝的惩罚?”他悠然回答说:“上帝不愿罪人死去,宁愿让他们活着出钱。”
材料二:赎罪券贩子的赦罪辞:“首先赦免受教士责难的人,无论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其次赦免犯罪、犯规或过分无节制的人,不论他的过错多大。……只要是罗马教会之匙所达之处,我都可以赦免你该在炼狱接受的惩罚。”
材料三:“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他只能赦免凭自己的权力或教会法加于人们的惩罚。”
“他们……说什么当钱柜中的银币丁当作响时,炼狱中的灵魂即会应声飞入天堂。显然,当钱币在钱柜中丁当作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
“真诚悔过的基督教,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能够获得全面免除罪罚的权利。”
——“九十五条论纲”
请完成:
说明宗教改革爆发的直接原因,并分析马丁·路德的主张与天主教会的区别。

在阶级社会中,宗教一般为统治阶级利用,成为维护其统治的精神工具;另一方面,由于宗教广泛的社会影响,被统治阶级也利用宗教进行反对旧的统治秩序的斗争。
请完成:
(1)西欧资产阶级初期进行的反封建斗争的显著特点是什么?为什么?
(2)分析指出西欧宗教改革的性质和意义。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在科学、文艺领域贯彻“双百”方针?“双百”方针在贯彻执行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又是怎样解决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中国只有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这就迫切需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培养大批人才。为迎接挑战,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邓小平说:我们国家,国力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10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如果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责任。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他所说的话反映的中心问题是什么?为此他作了哪些努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教育方面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