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材料最能表明元朝
A.棉花开始在中国种植 |
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
C.小农经济下农民的生活 |
D.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
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提道:“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惟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作科学的解释与推广。”对这段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A.研究人类惟有研究人本身 |
B.个人与社会人、自然界是分不开的 |
C.中国古代较注重人的研究,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 |
D.人与自然界是无法分开的,对人本身的研究,就是对自然界的研究 |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高# |
著名学者钱乘旦先生认为:“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和平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能力。”就此理解18世纪英国领先世界的最大优势在于( )
A.海外贸易 | B.和平环境 | C.地理位置 | D.宪政制度 |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核心是( )
A.总统 | B.总理或首相 | C.议会 | D.人民 |
有人说,德意志帝国虽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制,但“君主”是实,“立法”是虚。下列引用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条文最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
B.“皇帝在国际关系上成为帝国的代表” |
C.“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
D.“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