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世界两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关于图中甲、乙两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区域位于非季风区,降水较少 |
| B.乙区城自然资源较为贫乏 |
| C.甲区域全都属于外流区 |
| D.乙区域植被根系非常发达 |
图中乙区域大力发展灌溉农业,但近几年灌溉面积却不断缩小,其原因主要是( )
| A.保护环境,退耕还林、还牧 |
| B.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石化工业 |
| C.经济水平提高,劳动力成本上升 |
| D.不合理灌溉,导致次生盐溃化 |
2011年10月,欧洲南方天文台将在图8中某处选址建天文台,安装世界最大的天文望远镜。完成16~17题。
天文台的最佳选址是
| A.a地附近 | B.b地附近 | C.c地附近 | D.d地附近 |
该地成为全球最佳的天文观测点之一,其优越的自然条件是
| A.海拔低,沙漠广布 | B.海拔低,空气洁净 |
| C.海拔高,终年干燥 | D.海拔高,冬季湿润 |
图3为我国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完成6~8题。
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对应曲线依次为
| A.abc | B.acb | C.bac | D.bca |
a、b两曲线呈同步下降的主导因素是
| A.环境变迁 | B.教育普及 | C.经济发展 | D.人口政策 |
关于该省人口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978年以来,总量一直增加 | B.1982年,人口增幅最大 |
| C.1986年,人口数量增速最快 | D.1994年开始进入负增长 |
读图并回答29~30题。
国家在P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机械化农场,从事商品粮生产。但在这里生产
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是:
| A.热量条件 | B.土壤条件 |
| C.降水条件 | D.光照条件 |
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在P平原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
| A.天然林 | B.水源林 | C.湿地 | D.草地 |
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前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的原因不是
| A.过度垦殖 | B.滥伐森林 | C.工业生产 | D.暴雨频繁 |
据报道,我国江西省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的“红色荒漠”,据此判断回答26~27题“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 A.风蚀作用 | B.水蚀作用 | C.沉积作用 | D.风化作用 |
“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是
| A.滥伐森林 | B.开山取石 | C.过度放牧 | D.风化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