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4年7月30日,国务院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这标志着我国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藉管理模式将退出历史舞台。回答下题。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以供应城镇居民定量粮为依据,来划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并实行二元管理制度。这一制度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发挥了一定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二元制”户口管理模式已逐渐不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由此,我们可以领悟到(  )
①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②承认矛盾的特殊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③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
④人的认识是对客观对象的正确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上述改革举措体现了我国(  )
①公民的政治权利不断扩大
②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③人民当家作主的政体的优越性
④对公民平等权利的尊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散步的时候/我走直路/儿子却故意/把路走弯/我说/把路走直/就是捷径/儿子说/把路走弯/路就延长。”这首《散步》蕴含的哲理是( )
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②、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价值评价也就不同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正确的理论只能靠实践来检验、来证明,这是因为( )

A.认识不能证明自身是否正确 B.客观事物不能证明认识是否正确
C.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D.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我国有13亿人口,循环经济参与意识的强弱和参与能力的高低将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积羽沉舟,如果13亿人都不注意节约资源,我们的资源储备将无法承载中华民族的发展之舟;滴水成河,如果13亿人都大行节约,杜绝浪费,它所汇集的资源将有力地支撑起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据此回答13~14题。
13、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是(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决定作用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14、从价值观角度看,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喂基础
B、办事情要去的成功,必须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C、必须不断提高循环经济意识,增强循环经济参与能力
D、必须树立科学价值观,正确发挥科学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中国古代有神话故事“夸父逐日”,讲的是神人夸父不惜生命追赶太阳。“夸父逐日”的故事其合理性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

A.要不断探索自然的奥秘 B.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C.要努力发挥主观能动性 D.要树立科学的理想

“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然而不能伐木以作室屋,采草以和方药,此知草木所不能用也。”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不懂得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不懂得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