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龟策列传》载:“太史公曰:自古圣王将建国受命,兴动事业,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唐虞以上,不可记已。自三代之兴,各据祯祥;涂山之兆从而夏启世,飞燕之卜顺故殷兴,百谷之筮吉故周王。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也。”这反映出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没有形成权力高度集中 |
B.神权与王权结合 |
C.宗法制与分封制结合 |
D.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出现了克伦威尔任“护国主”的军事独裁统治,法国大革命后出现了拿破仑称帝,这主要是由于
A.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妥协 | B.资产阶级民主发展不充分 |
C.稳定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 | D.防止封建王朝复辟的需要 |
下列关于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相同之处正确的是
①都是教育家
②都提倡中庸之道
③他们的思想都对东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④他们的思想都是唯心主义哲学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①③ |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勇敢是怯懦和卤莽的中道,一个人过度好胜就变成了鲁莽,过度恐惧而畏缩不前就变成了怯懦。”有类似思想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A.老子 | B.孔子 | C.墨子 | D.庄子 |
柏拉图“理想国”是奴隶主的理想,资产阶级把永保资本主义制度作为他们的理想;无产阶级则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说明
A.在阶级社会,理想具有阶级性 | B.他们的理想都是幻想 |
C.每一时代的人们都有美好的愿望 | D.理想是虚无飘渺的东西 |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孔子认为应该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否则人民无所适从 |
B.孔子认为周“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 |
C.孔子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
D.孔子认为“礼”和刑罚相对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