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有个男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每当演奏时,他就()鳃帮,()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联系上下文理解“俸禄”的意思。
俸禄:“滥竽充数”中的“滥”指什么?为什么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蚌方出曝(pù),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qián)其喙(huì)。鹬曰(yuē):“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解释加点的词
用课文中的原话来解释下面语句。
(1)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问题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解释划线的词语。
①诸: 。
②游: 。
③子: 。
④竞: 。
⑤信然: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
②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从故事中,我们看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问题。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解释划线的词语。
共:
锄菜:
不异:
捉:
掷:
尝:
乘轩冕:
废书: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译文: 。
②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译文: 。管宁为什么与华歆割席断交?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问题。
一市人贫甚,朝不谋夕。偶一日拾得一鸡卵,喜而告其妻曰:“我有家当矣!”妻问安在?持卵示之,曰:“此是!然须十年,家当乃就。”因 与妻计曰:“我持此卵,借邻人伏鸡乳之,待彼雏成,就中取一雌(cí)者,归而生卵,一月可得十五鸡。两年之内,鸡又生鸡,可得鸡三百,堪易十金。我以十金易五牸(zì),牸复生牸,三年可得二十五牛,牸所生者,又复生牸,三年可得百五十牛,堪易三百金矣。吾持此金举责,三年间,半千金可得也。就中以三之二市田宅(zhái),以三之一市僮(tóng)仆,买小妻,我乃与尔优游以终余年,不亦快乎!”
妻闻欲买小妻,怫(fú)然大怒,以手击鸡卵碎之,曰:“毋(wú)留祸种!”解释划线的词语。
(1)朝不谋夕: 。
(2)安在: 。
(3)就: 。
(4)因: 。
(5)堪: 。
(6)易: 。
(7)牸: 。
(8)举责: 。
(9)市: 。
(10)僮仆: 。
(11)闻: 。
(12)怫(fú)然: 。
(13)毋: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两年之内,鸡又生鸡,可得鸡三百,堪易十金。
译文: 。
②我以十金易五牸(zì),牸复生牸,三年可得二十五牛,牸所生者,又复生牸,三年可得百五十牛,堪易三百金矣.
译文: 。根据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开篇交代了主人公怎样的生活状况?在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
②此处在描写贫者的计划时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
③“怫然”“怒”“击”这些词有什么作用?
。
④展现了妻子怎样的性格?
。
⑤这个故事有什么暗示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