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写作议论文时,选择例证必须切合题旨,叙述事例要紧扣论点,下面一段话是从《勤能补拙》一文中摘出来的,请指出其问题。
唐代书法家郑虔当年练字,因家贫买不起纸,只好以柿叶代纸。他听说长安城南慈恩寺里存了几屋子柿树叶,就租了一间破屋子,每日闭门不出,只是读书写字。他拿柿叶练字,写了正面,又写反面,终年累月,把寺里贮存的几屋柿叶都写完了,终于练出一手好字,成为著名的书法家。

科目 语文   题型 语言表达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选段一: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
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
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孟子•梁惠王下》)
孟子认为进贤时有可能出现“”和“”的情况,所以要“”。(选用文段的词填空,3分)
下列各项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运用比喻论证从“乔木”说起,意在引出贤臣的话题。
B.孟子认为国君无论是任用贤人,还是罢免、处决人不能听左右之人和大夫的意见,而要听国人的意见。
C.孟子认为国君在任用贤人的时候能做到一切都听从国人的意见,这样的国君就真正是百姓的父母之君了。
D.国人认为可以,就任用他;国人认为不可以,就不任用他,这是一个深具民主意识的思想。

选段二: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对(齐宣王)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①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诗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②,以遏徂莒③,以笃周祜④,以对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孟子•梁惠王下》)
【注】①疾视:怒目而视。②旅:众。③徂莒:此处指来侵的敌众。④祜:福。
根据选段,说说孟子关于“勇”的认识。

根据语境,在空格内填写短语。
荆轲处变不惊,无私无畏,发图见匕刺秦王;樊哙拥盾闯帐,□□□□,披肝沥胆□□□。两位勇士的壮举都成为历史的佳话。

阅读上面中(三)《鸿门宴》,分析节选中的刘邦这一人物形象,有人认为他是英雄,有人认为他是无赖。请结合节选部分的内容加以评判,并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不少于150字)

仿照下列示例仿写,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要求合乎事理,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语言优美。
【示例】
阳光将栏杆
投影成琴键
却从不奏响
怕惊人睡眠

把下面的三个短句改为一个长单句,不得改变原意,可适当增删词语。
①严监生是我国作家吴敬梓的古典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人物。
②严监生体现了封建时代财主的吝啬和守财。
③他又是个充满焦虑和恐惧的可怜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