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图,表格所示为图中T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读图表完成下列问题。1978~2010年R河流域( )
A.耕地减少,收入降低 | B.大量荒地变为草地 |
C.生物的多样性增加 | D.径流总量明显增加 |
有关图示区域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处我国南方,不受寒潮的影响 |
B.不会受到副高的控制而形成伏旱 |
C.黄铜矿的开采可能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
D.在浙江登陆的台风可能会带来暴雨洪涝 |
2009年我国旱涝灾害频发。往年易受洪涝影响的省区如黑龙江、吉林、广西、湖南等地区,发生了罕见的旱情,一些地区因旱灾临时饮水困难。与此同时,淮河流域发生了流域性大洪水;西南、西北等地发生了山洪灾害。据此完成20~22题。在我国,干旱与洪涝常相伴而生,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季风活动 | B.地面状况 | C.太阳辐射 | D.海陆位置 |
若发生的旱涝程度大致相同,对下列地区造成的灾害损失最严重的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 B.东北平原 | C.黄土高原 | D.云贵高原 |
能快速有效地减轻上述自然灾害的措施是 ( )
A.建设水利工程 | B.营造海防林 |
C.改进耕作制度 | D.改进灌溉方法 |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17~19题。图中反映了该地近百年气候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湿—干冷—温湿交替变化 |
B.干冷—暖湿—干冷交替变化 |
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 |
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
引起其气候周期性变化的自然因子最可能是()
A.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
B.太阳活动的周期变化 |
C.黄赤交角的变化 |
D.人类不断破坏森林 |
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A.雪线上升 |
B.暖冬频繁 |
C.河流水灾常年发生 |
D.海平面下降 |
读兰州市略图,回答15~16题。兰州是一座沿黄河河谷而建的城市,整个城市呈东西向带状分布,造成这种城市布局特点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
A.矿产资源分布状况 | B.政治经济的发展 |
C.交通运输的需要 | D.地形和河流分布 |
根据相关知识,推断兰州城区主要干道走向可能是( )
A.东西走向 |
B.南北走向 |
C.东北—西南走向 |
D.放射状 |
在以下不同的地形单元区中,修建同样技术标准的铁路,铁路线路的弯曲程度和相应总长度最大的是()
A.内蒙古高原 | B.山东丘陵 | C.四川盆地 | D.华北平原 |
关于聚落分布与地形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A.平原最适宜聚落发展,凡是平原地区均是聚落密集区 |
B.山区聚落多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育 |
C.高原地区聚落多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 |
D.我国青藏高原的聚落多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等河谷地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