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用来研究温度对酵母菌酒精发酵的影响装置。广口瓶内含有悬浮在2%蔗糖中的2.5g酵母,实验记录的是玻璃管中小液滴移动的距离(单位:cm),结果下表。
依据该实验装置和实验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装置中小液滴移动的方向是向右 |
B.酵母菌中参与酒精发酵的酶的最适温度为20℃ |
C.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发酵作用增强 |
D.广口瓶内的蔗糖完全被酵母菌利用至少需要5min |
鲢鱼、鳙鱼吃浮游动物,生活在水域上层;草鱼吃水草,生活在水域中层;青鱼吃螺、蚬,生活在水域底层。这些鱼的分布体现出
A.种群的水平结构 | B.种群的垂直结构 |
C.群落的水平结构 | D.群落的垂直结构 |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中,合理的是
A.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抽样调查的对象 |
B.宜采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高等动物的种群密度 |
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
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
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从种群特征上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
A.种群密度 | B.出生率 | C.性别比例 | D.年龄组成 |
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不正确的解释是
A.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 |
B.减少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 |
C.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 |
D.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出生率 |
寒带针叶林中两个动物种群(N1、N2)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判断这两个种群的关系是
A.捕食关系,N1为捕食者,N2为被捕食者 |
B.捕食关系,N2为捕食者,N1为被捕食者 |
C.竞争关系,N1为竞争中的胜者,N2为失败者 |
D.共生关系,N1、N2彼此依赖,相互有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