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下列与高中生物实验有关的问题:
(1)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中,常选用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若选用50%的蔗糖溶液,质壁分离一段时间后,再浸泡在清水中,往往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原因是细胞 ;若改为质量分数为30%的硝酸钾溶液,质壁分离一段时间后,往往会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现象,原因是 。
(2)洋葱根尖是“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理想材料。实验过程中,若观察到视野中分裂期细胞数目过少,从取材方面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若视野中细胞重叠,从解离时间方面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
(3)在物质鉴定实验中,甘蔗含糖量高且颜色接近无色,但并不适宜做鉴定还原性糖的实验材料,原因是 ;花生子叶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后,需用酒精而不是蒸馏水洗去浮色,原因是 。
(4)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取材合适且其它操作均规范, 若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提取色素,滤纸条上的色素带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原因是 。
下图(一)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图(二)是一个突触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表示感受器的是编号,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内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
(2)图(一)中如果箭头表示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其中表示错误的是(填箭头旁字母)
(3)图(一)中如果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图中ABCD处首先测到局部电流的是
处。
(4)图(二)中的 结构"1"表示___________, 释放的物质"3"表示。
(5)完成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____________;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__________________的控制
桦尺蠖的体色受—对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对浅色(s)是显性。科学家研究发现在19世纪时,曼彻斯特地区SS基因型个体占4%,ss基因型个体占94%,后来随着工业的发展,煤烟污染了环境,s的基因频率降低,S的基因频率提高。请回答
(1)19世纪时,桦尺蠖种群中S和s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2)工业革命后桦尺蠖种群中s的基因频率降低的原因是。
(3)上述凋查研究说明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的,但基因频率的改变是
的,由此说明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
(I)根据右面雄果蝇染色体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细胞中有对同源染色体。
(2)此细胞中有个染色体组。
(3)一个染色体组所包含的染色体是。
(4)普通小麦为六倍体,将其配子进行离体培养,所得植株的体细胞中含______个染色体组,被称为_______倍体。
(II)下图所示为用农作物①和②两个品种分别培养出④⑤⑥⑦四个品种的过程。
(5)用①和②通过I和II过程培育出⑤的过程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
(6)通过III和V培育出⑤的育种方法的优点是
(7)③培育出④的过程叫,IV、V过程需要用相同化学物质的处理,该物质作用机理是。
下表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成分列表,据此回答:
成分 |
牛肉膏 |
蛋白胨 |
NaCl |
H2O |
含量 |
0.5g |
1g |
0.5g |
100mL |
⑴蛋白胨在培养基中的作用是。
⑵要用此材料配制观察细菌菌落状况的培养基,还需添加的成分是。
⑶表中各成分含量确定的原则是。
⑷培养基配制好后,分装前应进行的工作是。
⑸从配制培养基直到培养完成,所采用的预防杂菌感染的方法是。
⑹在培养基凝固前要搁置斜面,其目的是。
(1)在锥形瓶内装入一定量液体培养基,接人N0个乳酸菌之后密封,放在250C温箱中连续培养若干小时,其间每30min测定一次菌数,测得数量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①乳酸菌以 方式生殖,这代表类生物普遍具有的生殖方式。
②用N表示总菌数,N0表示初始菌数,t表示增殖世代数,乳酸菌数量增长的数学表达式为N=N02t(假设生长条件理想稳定)。当在理想条件下乳酸菌每30min繁殖一代,按上式计算,当N0=1000时,连续培养5h,总菌数可达 个。
③在实际培养条件下,乳酸菌增长速度与理想条件下乳酸菌增长速度不同,如果5h前的总菌数等于活菌数,请在上面的图中将5h后活菌数的变化趋势用曲线表示出来。造成菌群密度变化的外界因素是。
④培养基中不断产生的乳酸来自乳酸菌的作用。
⑤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在25℃的条件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