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汉代从昭宣以下的历任宰相,几乎全是读书人……完全是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入仕途。”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①官僚政治体系的确立 ②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实行
③儒学地位的明显提高 ④文官做相便于限制其权力
| A.① ② | B.③ ④ | C.① ③ | D.② ④ |
近代某一科举考试中曾出现这样的考题:“真神独一皇上帝”、“天父下凡事因谁?耶稣舍命待何为?”据此推测,这一考试应出现在
| A.太平天国时期 | B.洋务运动时期 |
| C.戊戌变法时期 | D.义和团运动时期 |
1845年上海道台宫慕久与英国领事巴富尔共同公布《上海土地章程》。其条款称:“本道兹依据条约,顾全地方民情,斟酌地方情形,决定将洋径派以北,李家场以南之地,准租与英国商人,以为建造房舍及居留之用。”这一材料主要体现反映了( )
| A.清政府外交趋向近代化 | B.上海英租界的建立 |
| C.清廷沦为“洋人的朝廷” | D.地方官员擅权误国 |
西方人曾将“军机处”翻译为“Office of Military Secrets”(军事机密办公室),该译法最能反映出军机处的
| A.由来 | B.职能 |
| C.特点 | D.性质 |
明朝王世懋在《闽部疏》中说:“闽西诸郡人,皆食山为足。为举子业,不求甚工。漳泉海隅,其人以业主为不赀,以航海为恒产。”福建内地与沿海的社会价值观差异的决定因素在于
| A.山与海不同的地理条件 | B.农与商不同的经济模式 |
| C.儒与佛不同的文化背景 | D.汉与越不同的历史传统 |
唐武德七年(624年)颁布了均田法令,规定“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即流移者亦如之。乐迁就宽乡者,并听卖口分(田)。”这反映了唐朝
| A.均田制趋向瓦解 | B.农民生活日趋贫困 |
| C.小农户自给自足 | D.土地买卖的限制放松 |